冥路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冥途。
▶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魂魄飘流冥路间, 若问三涂何处苦?咸言五道鬼门关。”
▶ 宋 柳永 《秋蕊香引》词: “向仙岛, 归冥路, 两无消息。”
▶ 明 姚茂良《精忠记‧冥途》: “只为生前没善缘, 死归冥路受熬煎。”
2. 犹言死期。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 “ 莲 入曰: ‘君殆矣!是真鬼物。 昵其美而不速绝, 冥路近矣!’” 清 沈覆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 芸 曰﹞: ‘今冥路已近, 苟再不言, 言无日矣。 ’”
- 冥 míng ㄇㄧㄥˊ1)昏暗:幽~。~蒙。晦~。2)深奥,深沉:~思。~...
- 路 lù ㄌㄨˋ1)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公~。水~。陆~。~途。~程...
- 冥迷 míngmí[daze;be vast and hazy] 迷蒙,迷茫高低冥迷。――唐·杜牧《阿房宫赋》
- 冥趣 谓神灵暗中促成。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甲辰科首题》: “又 杨 表中, ‘天何言哉’、‘民力竭矣’二俪语, 亦梦中先授之者。 及阅二场, 皆击节叹赏, 谓为成语确对, 且切题, 因以刻程。 盖冥趣默相此公如此。”
- 冥迹 1. 指玄理。 ▶ 汉 郭宪 《<洞冥记>序》: “ 东方朔 因滑稽浮诞以匡谏, 洞心于道教, 使冥迹之奥, 昭然显著。” 2. 隐身, 隐居。 ▶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 “ 郁离子 冥迹山林, 友木石而侣猿猱。”
- 冥赜 指深奥的义理。 ▶ 《后汉书‧方术传序》: “至乃《河》、《洛》之文, 龟龙之图, 箕子 之术, 师旷 之书, 纬候之部, 钤决之符, 皆所以探抽冥赜, 参验人区, 时有可闻者焉。” ▶ 南朝 梁 王僧孺 《<临海伏府君集>序》: “而君莫不遍探冥赜, 具阅局检。” ▶ 《魏书‧律历志上》: “然则制物成法, 故冥赜可寻, 推变有因, 而化生以验。”
- 冥追 迷信谓阴司对有过失之人追拿索命。 ▶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 “明日晨起, 令人觇之, 某夜暴死矣。 人命至重, 尔辈其慎之, 稽缓仅七日, 遂致冥追。”
- 冥资 谓为死人焚化的纸财宝。 ▶ 《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 平氏 没奈何, 只得买木做个外棺包裹, 请僧做法事超度, 多焚冥资。” ▶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从这日起, 也作了几日好事, 也烧了些个冥资。”
- 冥途 佛教指地狱饿鬼之处。 ▶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惭愧暗梨至此间, 弟子处在冥途间。” ▶ 明 徐霖《绣襦记‧剔目劝学》: “我在冥途回转, 尚兀自心头火燃。” ▶ 清 钱学伦 《语新》卷上: “相传生前在庙执事, 死如其故, 不受冥途苦恼。”
- 冥贶 神助, 天赐。 ▶ 《梁书‧武帝纪下》: “政道多缺, 淳化未凝, 何以仰叶辰和, 远臻冥贶。” ▶ 唐 骆宾王 《灵泉颂》: “非精诚贯于有道, 纯志浃于无私, 孰能洽冥贶以通幽, 遵灵泉而致养者也。”
- 冥通 感通神明。 ▶ 《陈书‧徐陵传》: “夫一言所感, 凝晖照于 鲁阳 ;一志冥通, 飞泉涌于 疏勒 。”
- 冥财 为鬼神或已殁之人焚化的纸钱、纸元宝。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 “古之明器, 神明之也。 今之以纸为之, 谓之冥器。 钱曰冥财。” ▶ 《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 宋敦 、 刘有才 ﹞净了口手, 一对儿黄布袱驮了冥财, 黄布袋安插纸马文疏, 挂于项上, 步到 陈州 娘娘殿 前, 刚刚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