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刀造句
- 不少木刻工作者辗转跋涉,从大后方或敌占区投奔到这里,一手拿枪,一手拿木刻刀;一面创作,一面战斗,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斗争。
- 在广东松口中学任教期间,曾培养了一批青年木刻作者,并举办全松木展,此外还资助当地青年铁工研制木刻刀具,供应木刻界的需要。
- 此种方法制作的版画,刻画对象细腻,具有较强的木刻效果,克服了小学生用木刻刀刻木板的困难,适宜在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生中普及。
- 鲁迅为使木刻青年能在借鉴外国的进步木刻中吸取养分,更快地磨利木刻刀,刻出更好的作品来,总要在他并不宽裕的生活中挤出钱来自费精印画册,提供创作参考。
- 以上制作方法,用吹塑纸代替木板,用圆珠笔代替木刻刀,用浓缩广告画颜料代替油墨,降低了制作的难度,缩短了儿童版图制作时间,使学生在课堂、课外及家里均能进行版画创作。
- 曾和江丰等在上海组织“铁马版画社”,在浙江丽水与金逢孙等创设木刻用品供应社,后发展为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厂,除在江西、福建、上海等地生产木刻刀具外,多次举办木刻函授班。
- 画面上细腻变化的刀法组合成以灰色层次变化的精细灰调子天空,下方有草地上清晰黑白远近层次等不同木刻刀法艺术处理,组合成的黑白灰丰富调子画面的另一种完全不同艺术风格的风景。
- 李桦(1907?1995),广东番禺人,1926年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30年留学日本,1932年回国任教于母校,1934年举办首次个人画展,以后放下油画笔,拿起木刻刀,在广州组织现代版画会,从事新兴木刻运动。
- 曹美1 96 2年于山西艺术学院毕业后即入伍,他在部队紧张的战斗生活中,一手拿枪一手拿木刻刀,部队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源泉,而他的作品又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部队火热的战斗生活。
- 曹美1962年于山西艺术学院毕业后即入伍,他在部队紧张的战斗生活中,一手拿枪一手拿木刻刀,部队生活给他提供了新的创作源泉,而他的作品又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部队火热的战斗生活。
- 用木刻刀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他的武器是木刻刀:《不可征服的人们》、《向封建堡垒进军》、《豆选》等一件件作品随即诞生于陕北的窑洞里、敌人的封锁线上……这些锋刃锐利的现实主义版画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今天仍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艺术价值。
- 1939年在浙江丽水与金逢孙等创设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由浙江至江西、福建等地,几经迁移,克服战时困难条件,坚持生产木刻刀等版画创作用品,并多次举办木刻函授班,编印《木合》、《木刻艺术》刊物和《新艺丛书》等,有力地推动了抗日版画运动。
- 由于鲁迅的倡导,进步的艺术青年拿起了木刻刀,组织起木刻团体,1931年初春被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开除和退学的“一八艺社”社员张眺(耶林)、于海(于寄愚)、陈卓坤(陈广)、陈耀唐(陈铁耕)等联合上海的周熙(江丰)等人在上海成立一八艺社研究所。
- 1940年冬起,与志同道和的野夫先后在浙江丽水、福建赤石经办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从事木刻用品生产,研究提高木刻刀的质量,编辑出版版画讲义书刊,坚持将新生产的木刻刀连同油印的讲义邮寄给全国函授班的学员,并在信中详尽地答复业余作者的提问,致力于推广战时木刻运动,曾有效地壮大了进步木刻队伍。
- 从沙漠中驾驭驼队的人,到黄土高原上勤劳耕作晚归的人;从具有“惯拿调色板的”,“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经常不离木刻刀的”,“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调珠弄粉的”手的人,到手持喇叭的号兵,荷枪实弹、枪尖刺刀闪着寒光的哨兵;从雨天躲在石洞里学习的人,到天晴在桃林茶社休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