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电话号码 繁體版 English 日本語Русский
登录 注册

祆辞是什么意思

词典里收录的词汇:
  • 火祆    即琐罗亚斯德教。 该教最初流行于 伊朗 和 中亚细亚 一带, 南北朝时传入我国后称“火祆教”或“火祆”, 以火为善和光明的代表, 以礼拜“圣火”为主要仪式。    ▶ 《旧唐书‧西戎传‧波斯》: “﹝ 波斯国 ﹞俗事天地、日月、水火诸神, 西域 诸胡事火祆者, 皆诣 波斯 受法焉。”    ▶ 《新唐书‧百官志一》: “两京及 碛西 ...
  • 火烧祆庙    《渊鉴类函》卷五八引《蜀志》: “昔 蜀帝 生公主, 诏乳母 陈氏 乳养。    ▶ 陈氏 携幼子与公主居禁中约十馀年。 后以宫禁出外, 六载, 其子以思公主疾亟。    ▶ 陈氏 入宫有忧色, 公主询其故, 阴以实对。 公主遂托幸祆庙为名, 期与子会。 公主入庙, 子睡沉, 公主遂解幼时所弄玉环附之子怀而去, 子醒见之, ...
  •     xiān ㄒㄧㄢˉ1)〔~教〕拜火教,波斯人琐罗亚斯特所创立,崇拜火,今印度、伊朗还有信徒。
  • 祆主    古代祆教祈祷日主演幻术的人。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其祆主取一横刀, 利同霜雪, 吹毛不过, 以刀刺腹, 刃出于背, 仍乱扰肠肚流血, 食顷, 喷水咒之, 平复如故。”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 凉州 祆神祠, 至祈祷日祆主以铁钉从额上钉之, 直洞腋下, 即出门, 身轻若飞, 须臾数百里。...
  • 祆教      1.  即琐罗亚斯德(旧译“苏鲁友”)教, 俗称拜火教。 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 琐罗亚斯德 创。    ▶ 波斯 萨珊 王朝奉为国教。 其教创善、恶二元论, 以火为善神的代表。    ▶ 南北朝 时传入 中国 后又称“火祆教”或“祆教”。    ▶ 唐 代曾一度于 长安 建祠...
  • 祆神    祆教所尊奉祭祀的神。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相传祆神本自 波斯国 乘神通来此, 常见灵异, 因立祆祠。”    ▶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四: “祆神本出西域, 盖胡神也。”
  • 祆神庙    即祆庙。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 河南府 立德坊 及南市 西坊 皆有 胡 祆神庙。”    ▶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 宋次道 《东京记》: ‘ 甯远坊 有祆神庙。 ’”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四摺: “本则合暮登天子堂, 没来由夜宿祆神庙。”
  • 祆祠      1.  祆教祭祀火神的寺院。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祆神﹞本自 波斯国 乘神通来此, 常见灵异, 因立祆祠。 内无像, 于大屋下置大小炉, 舍檐向西, 人向东礼。”    2.  泛指西方传入的宗教。    ▶ 清 张之洞《哀六朝》诗: “ ...
  • 祆正    官名。    ▶ 北齐 至 隋 唐 主管祆教之官。    ▶ 《广韵‧平先》: “祆, 胡神, 官品令有祆正。”    ▶ 《通典‧职官二二》: “视正五品: 萨宝。 视从七品: 萨宝府祆正。”    ▶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又尝见官品令祆正。 祆法初来, 以鸿胪寺为礼远令...
  • 祆庙      1.  即祆祠。 祆教祭祀火神的寺院。    ▶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四: “ 东京 城北有祆庙。 祆神本出西域, 盖胡神也, 与 大秦 穆护同入中国。 俗以火神祠之。”    ▶ 清 霅中人 《<中西纪事>后序》: “祆庙建于京畿, 毡裘游于内地。”    2. &nbs...
  • 祆庙火    即火烧祆庙的民间故事。 相传 蜀 帝公主与乳母 陈氏 之子相爱, 约定在祆庙相会。 公主入庙, 见 陈生 熟睡, 遂解玉环附生怀中而去。 生醒, 知恋人远去, 怨气化火身与庙俱毁。 见《渊鉴类函》卷五八引《蜀志》。 后用为姻缘不遂之典。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摺: “白茫茫溢起 蓝桥 水, 不邓邓点着祆庙火。”  &nb...
  • 胡祆    唐 时称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信仰为胡祅, 并在 长安 等地建有胡祅祠。    ▶ 唐 韦述 《两京新记》: “西南隅, 胡祆祠。    ▶ 武德 四年所立。”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 河南府 立德坊 及 南市西坊 皆有胡祆神庙。”
  • 一言半辞    见“一言半语”。
  • 一面之辞    见“一面之词”。
  • 一辞      1.  犹一言。 一句话或一个字。    ▶ 《淮南子‧缪称训》: “胡通于一伎, 察于一辞, 可与曲说, 未可为广应也。”    ▶ 《史记‧孔子世家》: “至于为《春秋》, 笔则笔, 削则削, 子夏 之徒不能赞一辞。”    ▶ 《旧唐书‧陆馀庆传》: “累迁中书舍人。  ...
  • 一辞同轨    犹众口一词。
  • 一辞莫赞     一辞莫赞拼音:yī cí mò zàn 注音:ㄧ ㄘㄧˊ ㄇㄛˋ ㄗㄢˋ 成语解释一辞莫赞【拼音】:yī cí mò zàn【解释】:赞:赞美。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 一家之辞    同“一家之言”。
  • 一诺无辞    一口答应,没有二话。
  • 七辞    即七体。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 “箴、铭、碑、诔, 则体制于弘深;连珠、七辞, 则从事于巧艳。”详“ 七体 ”。
  • 万口一辞    wàn kǒu yī cí 【解释】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出处】唐·孙樵《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示例】明·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不可破也。”【拼音码】wkyc【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意见一致
  • 三笠辞     三笠辞(三笠辭)拼音:sān lì cí 注音:ㄙㄢ ㄌㄧˋ ㄘㄧˊ 词语解释日本 人 阿部仲麿 ,字 三笠 , 奈良 时代来 唐 ,将归,作《望月歌》,世称《三笠辞》。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之十五:“即今隔海同明月,我亦高吟《三笠辞》。”原注:“ 仲麿 使於 唐 ,将还,从 明州 上舟,望月作歌,世传为絶唱,《三笠山辞》是也。”
  • 三辞    犹三让。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 晋侯 三辞, 从命, 曰: ‘ 重耳 敢再拜稽首, 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 “昔 晋文 受册, 三辞从命, 是以 汉 末让表, 以三为断。”
  • 下辞    具供词。    ▶ 《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事下有司, 收 玄 、 缉 、 铄 、 敦 、 贤 等送廷尉” 裴松之 注引《世语》: “ 玄 至廷尉, 不肯下辞。 廷尉 锺毓 自临治 玄 。”
  • 不谋同辞    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祅辭是什麽意思,祆辞的中文解释,祅辭是什麽意思祆辞 meaning in Chinese,发音,例句,用法,同义词,反义词由查查汉语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