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酒后造句

"茶余酒后"是什么意思   "茶余酒后"的近义词  

例句与造句

  1. 系“仿《酉阳杂俎》之编,续《日下旧闻》之录”,于平日“茶余酒后,意之所及,信手札记,凡得若干条,颜曰《侧帽余谭》。
  2. 不严肃也就是不正经;小说通常称为“闲书”,不是正经书……鸳鸯蝴蝶派的小说意在供人们茶余酒后消遣,倒是中国小说的正宗。
  3. 文直事赅,不虚美,不隐恶,而文笔潇洒自如,意味隽永,自然朴实,篇幅不长;可以摊开来仔细咀嚼,也可供茶余酒后、行旅倥偬中,随手浏览。
  4. 第三,这些“俗众”一般都缺乏新兴意识,但是他们也在通俗文学中接受某种教育,即在茶余酒后阅读通俗文学,在拍案惊奇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诲与惩戒。
  5. 后来加沃特舞传入宫廷,王公贵族们茶余酒后发现跳跳加沃特舞能使人心情愉悦,还可消食(这是我猜想的),自然有助健康,后来还成了一种社交的方式。
  6. 茶余酒后造句挺难的,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7. 前人的作品中,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内容虽有比较健康的,但多数是抒写个人的得失,或是茶余酒后春花秋月的无聊吟咏,缺少社会意义;许多作品还夹杂糟粕。
  8. 而表演,属于魔术、娱乐,属于人们茶余酒后闲谈笑闹的范围,它的特点是不向观众如实地交代操作的全部条件和过程,不接受研究者对其条件和过程的检查和验证。
  9. 清唱曲子一般分两类,第一类比较典雅,多用于文人雅士茶余酒后,三五知音的自娱消遣;第二类是江湖曲子,多为艺人卖唱和民间流行,文词比较通俗,有较强的风俗性。
  10. 若夫新闻事实之报道,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凡全球文明国报馆所应尽之义务,不敢不勉,此则同人以言报国之微志也。
  11. 1926年(民国15年),川军二十八军第三师师长陈书农驻合川时,经过三汇坝,品尝白橙糖后,大加赞赏,当场写了一首诗:“君家巧做白橙糖,地利人和两兼长,茶余酒后尝几片,满口香甜滋味长”。
  12. 下一个字是为人类呼吁的,不是供贵族阶级赏玩的;是‘血’和‘泪’写成的,不是‘浓情’和‘艳意’做成的,是人类中少不得的文章,不是茶余酒后消遣的东西”,表现了文学为人生理论的成熟。
  13. 国内报刊,偶有文章发表,虽依旧不多且万不够与“读金庸”及“金庸热”相适应,然而毕竟有了,至于坊间宅下乃至公共场合,茶余酒后,早起会前乃至深更半夜彻夜不眠地谈论金庸者,已是不胜枚举
  14. 而于元代先世及深宫轶事,外域异闻,凡正史之所已载者,酌量援引,或详或略,正史之所未载者,则旁征博采,多半演入,茶余酒后,取而阅之,非特足供消遣,抑亦藉广见闻,海内大雅,其毋笑我芜杂乎?
  15. 到元末明初(1368年前后),在海南岛的北部、东部,人们喜欢“习琴弦箫笙,为茶余酒后消遣”,椰子树下的自娱自乐,最终演变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土乐曲《八音》(由唢呐、秦琴、吊胡、喉管、竹箫、鼓、锣、钹八件乐器演奏而得名)。
  16. 芦洲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每有客人来访,奉茶同时,均会端出自家制作的点心,常见的有糖红辣椒,肉嫩味甜,微辣爽口,食后胃口大开,韧性十足的酱南瓜干,别有一番风味,还有传统用阴火烘干的青皮豆,甜、辣、鲜、嫩的粮醋姜,麻辣甜香的豆腐干均是茶余酒后的可口食品。
  17. 更多例句: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词汇

  1. "茶盂"造句
  2. "茶余饭饱"造句
  3. "茶余饭候"造句
  4. "茶余饭后"造句
  5. "茶余饭后话北京"造句
  6. "茶余客话"造句
  7. "茶与茶文化"造句
  8. "茶与宋代社会生活"造句
  9. "茶与中国文化"造句
  10. "茶屿村"造句
电脑版繁體版English한국어日本語

Copyright © 2023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