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否命题造句

例句与造句

  1. 这个命题前提与结论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其逆否命题的真假并不能作为判断客观事实的依据。
  2. 由此可以得出,要证明一个命题为真,如果直接证明有困难或太繁时,可以转而证其逆否命题为真。
  3. 需求定律的逆否命题显然是假命题,那么,也就从逻辑推理上证明了需求定律这个原命题也为假命题。
  4. 因此,在逻辑学上,当无法直接证明原命题的真假时,可以通过证明逆否命题的真假,来辨别原命题的真假。
  5. 互否,逆否命题与否命题互逆,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否命题相互逆否。
  6. 逆否命题造句挺难的,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7. 逆否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然后再将条件和结论全否定的新命题,如:若f(x)=(x-1)^2不单调递增,则x《1。
  8. 互为逆否命题:如果两个命题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互为逆否命题
  9. :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否,逆否命题与否命题互逆。
  10. 学可以看出,原命题成立,这个命题的逆否命题同时成立,但是“己所欲,施于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命题的否命题,否命题并不必然成立。
  11. 从逻辑学可以看出,原命题成立,这个命题的逆否命题同时成立,但是“己所欲,施于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命题的否命题,否命题并不必然成立。
  12.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曾在1680年6月和1681年12月两次宣布他证明了这样一个命题:如果n不是素数,则2n-2不能被n整除(这是下述命题的逆否命题:如果2n-2能被n整除,则n是素数),但没发表他的证明。
  13. 在迦陵词学中,“有双重性别与双重语境的词是好词”可谓是一个成立的命题,但是这只是表明,“双重性别与双重语境”对于“好词”而言只是一个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它的等价命题(逆否命题)只能是“不好的词没有双重性别和双重语境”。
  14. 由于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效,所以当证明原命题有困难或者无法证明时,可以考虑证明它的逆否命题,通过正确推理如果逆否命题正确或者推出与原命题题设、公理、定理等不相容的结论,从而判定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也就证明了原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
  15. 更多例句:  上一页  

相关词汇

  1. "逆风行船"造句
  2. "逆风行驶"造句
  3. "逆风着陆"造句
  4. "逆凤眼"造句
  5. "逆佛"造句
  6. "逆拂"造句
  7. "逆辐射"造句
  8. "逆复用"造句
  9. "逆傅里叶变换"造句
  10. "逆腹式呼吸法"造句
电脑版繁體版English日本語

Copyright © 2023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