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及门之士是什么意思

  用"及门之士"造句
  • 及门之士
    基本解释:及:到。旧泛指登门求教的弟子。
  • 及门:    jímén〈书〉正式拜师求学的:~弟子ㄧ~之士。
  • 东门之役:    《左传‧隐公四年》: “ 宋公 、 陈侯 、 蔡 人、 卫 人, 围其东门, 五日而还。”又《隐公五年》: “ 郑 人侵 卫 牧, 以报东门之役。”后因以“东门之役”指旧仇。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汪徐相仇》: “﹝ 徐必进 ﹞与 汪 ( 汪雅堂 )为桑梓, 初处丞固无香火情, 比 汪 报东门之役, 人亦尤其已甚。”
  • 东门之达:    谓 东门吴 丧子而能处之旷达。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 王夷甫 悼子, 悲不自胜, 异 东门 之达也。”
  • 北门之寄:    谓负军事重任。
  • 北门之管:    běi mén zhī guǎn 【解释】管:钥匙。表示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杜预注:“管,钥也。”【示例】《三元里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城坊志》:“泥城者,佛山之要路,~寄焉。”【拼音码】bmzg【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军事要塞

相关词汇

        及门:    jímén〈书〉正式拜师求学的:~弟子ㄧ~之士。
        东门之役:    《左传‧隐公四年》: “ 宋公 、 陈侯 、 蔡 人、 卫 人, 围其东门, 五日而还。”又《隐公五年》: “ 郑 人侵 卫 牧, 以报东门之役。”后因以“东门之役”指旧仇。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吏部‧汪徐相仇》: “﹝ 徐必进 ﹞与 汪 ( 汪雅堂 )为桑梓, 初处丞固无香火情, 比 汪 报东门之役, 人亦尤其已甚。”
        东门之达:    谓 东门吴 丧子而能处之旷达。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 王夷甫 悼子, 悲不自胜, 异 东门 之达也。”
        北门之寄:    谓负军事重任。
        北门之管:    běi mén zhī guǎn 【解释】管:钥匙。表示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杜预注:“管,钥也。”【示例】《三元里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城坊志》:“泥城者,佛山之要路,~寄焉。”【拼音码】bmzg【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指军事要塞
        灭门之祸:    mièménzhīhuò[the calamity of exterminating a family] 满门老少皆被诛灭的灾祸,为古时抄家灭族的极刑
        辽门之鹤:    指 辽东 丁令威 得仙化鹤归里事。    ▶ 唐 宋之问 《为杨许州让右羽林将军表》: “五色无主, 如惊 叶县 之龙;千秋来归, 似对 辽 门之鹤。”参见“ 辽东鹤 ”。
        一介之士:    yī jiè zhī shì 【解释】一个微末的士人。指忠心正直的人【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示例】清·王闿运《长沙攸县庆都龙君行状》:“自湖南军兴,~,长官倒屣。”【拼音码】yjzs【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一目之士:    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不宾之士:    不愿出仕的隐士。    ▶ 《后汉书‧逸民传‧周党》: “诏曰: ‘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    ▶ 伯夷 、 叔齐 不食 周 粟, 太原 周党 不受朕禄, 亦各有志焉’。”
        山谷之士:    指隐士。    ▶ 《庄子‧刻意》: “刻意尚行, 离世异俗, 高论怨诽, 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 非世之人, 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 成玄英 疏: “斯乃隐处山谷之士。”
        岩穴之士:    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有道之士:    yǒudàozhīshì[sensible person] 明白事理的人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察今》
        狷介之士:    juàn jiě zhī shì 【解释】狷介:孤僻高傲,洁身自好。指孤僻高傲,不肯同流合污之人。【出处】《晋书·向秀传》:“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拼音码】jjzs
        白屋之士:    指贫寒的士人。
        绩学之士:    jì xué zhī shì 【解释】学者,学问渊博的人【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古今绩学之士,靡弗以勤致者。”【示例】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读书必有札记,以记所得著所疑。”【拼音码】jxzs【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缯贩之士:    贩卖丝绸的人。    ▶ 汉 初大臣 灌婴 , 本 睢阳 之贩缯者, 后佐 刘邦 定天下, 有功, 封 颍阴侯 。 后因以“缯贩之士”称有才能而出身低微者。    ▶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重让扬州表》: “缯贩之士无荐, 管库之家寂寞。”
        饱学之士:    bǎo xué zhī shì 【解释】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胜事乎?”【拼音码】bxzs【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英文】bookman
        鹤鸣之士:    hè míng zhī shì 【解释】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出处】《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示例】惟陛下慎经典之诫,图变复之道。斥远佞巧之臣,速征~。(《后汉书·杨赐传》)【拼音码】hmzs【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齿朝之士:    列于朝廷的官吏。    ▶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 “当时自齿朝之士而上, 以及下百执事, 官阙一人, 将补, 必取其良。”    ▶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 “自今伊始, 自齿朝之士, 下逮门内有监生者, 三年之丧终丧, 不得嫁娶。”    ▶ 《清史稿‧礼志十二》: “自今伊始, 齿朝之士, 下逮生监, 毋违此制。”
        及难:      1.  指灾难发生时。    ▶ 《左传‧僖公五年》: “及难, 公使寺人 披 伐 蒲 。”    2.  遇祸。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郑端清世子》: “王府一旧人忽遇 端清 于山中云: ‘传语诸孙当速去, 故里不可居也。 ’ 寿平 兄弟以为妄, 不听, 未几, 及难。”
        及龄:    jílíng达到规定的年龄:~儿童已全部入学。
        及锋而试:    jí fēng ér shì 【解释】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出处】《汉书·高帝纪上》:“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示例】此后自当避免些无须必践的荆棘,养精蓄锐,以待~。(鲁迅《两地书·五》)【拼音码】jfes【用法】偏正式;作谓语;比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
        :    yǒu ㄧㄡˇ1)彼此有交情的人:朋~。~谊。~情。2)有亲近和睦关系的:~邦。~邻。3)相好,互相亲爱:~爱。~善。·参考词汇:friend friendly ·参考词汇:朋 ·参考词汇:敌僚友 小朋友 畏友 工友 诤友 校友 朋友 票友 良师诤友 女朋友 难友 挚友 文友 友道 会友 猪朋狗友 霞友云朋 肉朋酒友 卖友 病友 金兰之友 友好 良友 玉昆金友 鸾交凤友 故友 契友 友军 串亲访友 票友,票友儿 面朋口友 谏友 友爱 旧友 玉友金昆 近友 棋友 笔友 腻友 淫朋狎友 知友 友人 求亲靠友 发烧友 呼朋唤友 沾亲带友 友于 至友 酒肉朋友 嘤鸣求友 岁寒三友 学友 密友 幕友 三朋四友 面友 良师益友 诗朋酒友 至亲好友 访亲问友 执友 凤友鸾谐 狐朋狗友 友情 够朋友 益友 求亲告友 卖友求荣 以文会友 胜友如云 季友伯兄 淫朋密友 窗友 友谊赛 竹马之友 诸亲好友 凤友鸾交 金友玉昆 奔走之友 友谊 胜友 盟友 友邦 战友 亲友 狂朋恠友 友善
        及辰:    犹及时。    ▶ 晋 陶潜 《游斜川》诗: “念之动中怀, 及辰为兹游。”    ▶ 明 高启 《拟古》诗之七: “盛年易倾谢, 为乐愿及辰。”
        友于:    yǒuyú[brother] 《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后割裂用典,以“友于”代“兄弟”朱鲔涉血于友于。――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相邻词汇

  1. "及艾"什么意思
  2. "及身"什么意思
  3. "及辰"什么意思
  4. "及锋而试"什么意思
  5. "及门"什么意思
  6. "及难"什么意思
  7. "及龄"什么意思
  8. "友"什么意思
  9. "友于"什么意思
  10. "友人"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