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解方程
基本解释:又称“等值方程”、“等价方程”。如果两个方程的解集相等,则称它们为“同解方程”,或称这两个方程“同解”。判定方程是否同解,与给定的数域有关。如在实数域内,方程(x-3)(x2+4)=0与x-3=0同解,而在复数域内它们就不同解。
同解方程是什么意思
相关词汇
- 方程: fāngchéng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如x+1=3,x+1=y+2。也叫方程式。
- 方程,方程式: fāngchéng,fāngchéngshì[equation] 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的一种式子,通常在两者之间有一等号(=)
- 方程式: 1. 即方程。 参见“ 方程 ”。 2. 指化学方程式。 即表明化学反应的式子。 通常左边写反应物的化学式, 右边写生成物的化学式, 中间用箭头或等号连接, 各元素在两侧的原子数相等。
- 一元方程: yīyuán fāngchéng[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quantity] 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例如 3x+5=7
- 一次方程: 所含未知数最高次数为一的代数方程, 例如x+y=0。
- 不定方程: bùdìngfāngchéng[indeterminate equation]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方程,一般具有无数个解,如2x+y=9
- 二次方程: èrcì fāngchéng[quadratic equation] 未知数最高次幂为2的方程式,如 2x2+3x-5=0
- 代数方程: dàishù fāngchéng用代数式表示的方程,如
- 化学方程式: huàxué fāngchéngshì用化学式表明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左边,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右边,中间用等号连接,各元素在两侧的原子数相等。如N2+3H2=2NH3。也叫化学反应式。简称方程式。
- 联立方程: 由两个以上的方程并列起来所得的新方程, 其中用字母x、y等表示的未知数受每一个方程的制约。
- 高次方程: 所含未知数(x)的次数大于二的方程。
- 同计: 共同谋划。 ▶ 《韩非子‧说难》: “誉异人与同行者, 规异事与同计者。” ▶ 《淮南子‧人间训》: “三国阴谋同计以击 智氏 , 遂灭之。”
- 同规: 1. 谓取法相同。 ▶ 《文选‧张衡<东京赋>》: “是以论其迁邑易京, 则同规乎 殷 盘 ;改奢即俭, 则合美乎《斯干》。” ▶ 薛综 注: “规, 法也。” 2. 谓统一。 ▶ 《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知圣主允明, 显授足下专征之任, 凡诸逆节, 多所诛讨, 想力竞者一心, 顺从者同规矣。” ▶ 南朝 陈 徐陵《与杨仆射书》: “逮乎中阳受命, 天下同规。” 3. 谓并驾, 匹敌。 规, 通“ 轨 ”。 ▶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谅以齐徽二南, 同规往哲。” ▶ 《北齐书‧陈元康传》: “扫平逋寇, 廓清 荆楚 , 申 甫 之在隆 周 , 子房 之处盛 汉 , 旷世同规, 殊年共美。”
- 同训: 指同义词。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凡避讳者, 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
- 同覊: 同覊拼音:tóng jī 注音:ㄊㄨㄙˊ ㄐㄧ 词语解释见“ 同羈 ”。
- 同议: 1. 一同商议。 ▶ 《宋史‧职官志一》: “ 开宝 六年, 始诏 居正 、 馀庆 于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 ▶ 《儒林外史》第二回: “集上人家, 凡有公事, 就在这庵里来同议。” 2. 特指中人, 为双方介绍、作证之人。 ▶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 “立婚约 金声 。 同议友人 张安国 李文才 。”
- 同裯: 1. 谓共被而寝。 形容亲密无间。 裯, 单层被子。 ▶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 “遗风邈不嗣, 岂忆尝同裯。” ▶ 明 何景明 《赠望之》诗之五: “昔为同裯好, 今为异乡人。” 2. 借指夫或妻。 ▶ 明 何景明 《七夕》诗之二: “愁吁亦何为, 同裯与我殊。”参见“ 同衾 ”。
- 同论: 一致的说法。 ▶ 《庄子‧知北游》: “不形之形, 形之不形, 是人之所同知也, 非将至之所务也, 此众人之所同论也。” II犹同列, 同等。 论, 通“ 伦 ”。 ▶ 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配帝舞》: “四时咸一德, 五气或同论。” ▶ 倪璠 注: “五气或同论者, 谓中央土气, 与四方之气为五也。”
- 同裘: 《论语‧公冶长》记 子路 言志, 有“愿车马衣轻裘, 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之言, 《北齐书‧唐邕传》记 显宗 对太后称赞 唐邕 之才, 且亲解所服青鼠皮裘以赐之, 曰: “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弊。”后遂以“同裘”为臣子受帝后恩宠之典。 ▶ 宋 苏辙 《谢对衣金带表》之二: “此盖伏遇太皇太后陛下, 天覆庶物, 子养群臣, 机杼告功, 远取同裘之义;范熔成质, 式示断金之诚。”
- 同语: “同日而语”的略语。 ▶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桂林臬署三异》: “忠臣烈士, 死不为猿鹤, 即为神龙, 岂花妖木客所可同语乎?”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 “二人者虽不可与公同语, 然比之向时刺客取首延颈以授吏……若两人矣。”参见“ 同日而语 ”、“ 同日而论 ”。
- 同袍同泽: tóng páo tóng zé 【解释】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拼音码】tptz
其他语言
- 同解方程的英语:equivalent eq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