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犍连子帝须造句

例句与造句

  1. 现仅存一百十六条,都是目犍连子帝须所反对的论点。
  2. 据考,目犍连子帝须即阿育王之师,与优婆鞠多或为同人。
  3. 以大梵天帝须自梵天下降,托生于目犍连婆罗门家,故称目犍连子帝须
  4. 王子摩哂陀出家即以三部的大师─大天、摩阐提、目犍连子帝须三人为师。
  5. 在阿育王亲自召集,目犍连子帝须上座主持下,共有一千名精通三藏的高僧参加结集大会。
  6. 目犍连子帝须造句挺难的,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7. 另外,又传大天为摩哂陀之师,奉目犍连子帝须令,至摩醯娑慢陀罗国(Mahis!aman□%d!ala)传法云云。
  8. 善见律二述传统,谓‘目犍连子帝须临涅盘,付弟子摩哂陀,摩哂陀是阿育王儿也,持律至师子国。
  9. 其中就涉及到补特伽罗的有无问题,犊子部公然主张有补特伽罗,而代表化地部的目犍连子帝须则坚决反对此说。
  10. 目犍连子帝须?集二百余条异端邪说,由大众共同讨论,加以批判,斥为谬论异说,并将诸派异说的批判编定汇集成为一部《论事》。
  11. 。他在全国颁布敕令和教谕,刻制于摩崖和石柱,并在华氏城命目犍连子帝须召集主持佛教第三次结集,随后派遣传教师去四方传布佛教。
  12. 在这次结集后,主持莫噶里普塔.提萨(Moggalputta Tssa,古译:目犍连子帝须)尊者,从经藏中整理出第一部「论」《辨宗义论》(Atthaatthu),让信徒们更容易的理解佛陀的教义。
  13. 阿育王闻知此事,大为震惊,便邀请目犍连子帝须长老来首都华氏城,帮助净化了僧团,并召集一千位长老,举行第三次结集,会诵出比较完整的经律论主要成分。
  14. 因此在公元前251年左右,无忧王迎请目犍连子帝须尊者等到华氏城来熄灭诤论,并举行了第三次结集,又推派大德到各方去传教;无忧五同时对分裂的僧尼进行放逐。
  15. 为了消弭佛教不同教派的争议,阿育王邀请著名高僧目犍连子帝须长老召集1000比丘,在华氏城举行大结集(此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结集),驱除了外道,整理了经典,并编撰了《论事》。
  16. 后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见杀戮之悲惨,乃大为激动,放弃用兵统一全国之途径,幡然悔悟皈依佛教立佛教为国教,在国内建八万四千僧伽蓝,造八万四千佛塔,即位十七年于首都华氏城举行第三次佛典结集,经目犍连子帝须为上座,参与者有长老一千人,经九个月遂竞其功。
  17. 更多例句:  下一页

相关词汇

  1. "目瑙纵歌"造句
  2. "目瑙纵歌节"造句
  3. "目楗连"造句
  4. "目犍"造句
  5. "目犍连"造句
  6. "目犍连尊者"造句
  7. "目眚"造句
  8. "目眦"造句
  9. "目眦尽裂"造句
电脑版繁體版English日本語

Copyright © 2023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