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通伯造句

例句与造句

  1. 晚年,授经于张英相府及马通伯家。
  2. 当时吴汝纶、马通伯诸君,曾予赞许。
  3. 马通伯(1854一1929),号其爬,桐城县人,家居桐城县城内。
  4. 县衙知事奉命照会中学堂总理马通伯,命其筹办鞠隐小学。
  5. 而立之年后,先后馆于马通伯、张子驹、方桑君家,凡9年。
  6. 马通伯造句挺难的,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7. 马通伯先生的《桐城耆旧传》所载,桂林方氏早先从休宁迁池口,宋末始迁桐城。
  8. 陈氏于县城执教二十余年,与马通伯、姚永概、阮强、方守敦诸君,交契密切,相互唱和。
  9. 自幼好古文,新文化运动时,执意从林琴南、马通伯、姚叔节等学者学习古文法,深受器重。
  10. 燮吾幼随父读,年少时,从师陈澹然,以诗文名于时,为桐城文派吴汝纶、马通伯、姚永朴等赏识。
  11. 是清朝有名的父子宰相之后,张英是她的九世祖,张廷玉是她的十世祖,桐城派名宿马通伯是她的外祖父,自幼生活在书香氛围中。
  12. 所撰《桐城近代人物传》,乃继近世马通伯《桐城首旧传》之后又一续篇,使桐城三百多年间历史人物得以系统记录,保持连续性。
  13. 县奉上札、照会县中学堂总理马通伯及县学界名流商讨,决议将私立鞠隐小学权属附于桐城县立崇实高小(后改为桐城县第一高级小学),鞠隐小学尽有田租悉数由崇实高小管理。
  14. 先生不惊不惑,屹然抱道自固,未尝屈己以从,惟与刘申叔、张尔田诸先生,相互切磋于群言纷杂之中,穷研经史百家之学;又私从林琴南、马通伯、姚仲实及其弟叔节老宿问古文法。
  15. 马通伯召开学界人士会议,结果,以风气未开乡村初等小学无法招生为由,确定将鞠隐小学堂附设于旧桐城县立崇实高等小学(后改为桐城县第一高等小学,简称“一高”),并得到县衙批准。
  16. 他在《桐城吴先生点勘史记读本序》中不仅推重桐城派大师吴汝纶评点《史记》是“发神枢鬼藏之秘”,而且在《赠马通伯先生序》对自己的古文能得到吴汝纶“是抑遏掩蔽,能伏其光气者”颇为得意。
  17. 更多例句:  下一页

相关词汇

  1. "马庭林"造句
  2. "马庭荣"造句
  3. "马挺"造句
  4. "马挺贵"造句
  5. "马通"造句
  6. "马酮"造句
  7. "马同长"造句
  8. "马同海"造句
  9. "马同华"造句
  10. "马同秀"造句
电脑版繁體版English日本語

Copyright © 2023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