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喜笑貌。 ▶ 《易‧家人》“妇子嘻嘻”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卷二: “嘻嘻, 张 作嬉嬉, 陆 作喜喜。” ▶ 宋 柳永 《抛球乐》词: “是处丽质盈盈, 巧笑嬉嬉, 手簇秋千架。” 2. 和乐貌。 ▶ 明 许潮 《武陵春》: “见了些处堂燕雀嫚嬉嬉, 栋将焚全不知几。” ▶ 清 唐甄 《潜书‧仁师》: “市集攘攘, 老幼嬉嬉, 妇子依依。” 嬉: xī ㄒㄧˉ1)游戏,玩耍:~戏。~闹。~笑。~皮笑脸。嬉皮士 嬉笑怒...乐嬉嬉: 喜悦貌。 ▶ 唐 白居易 《观儿戏》诗: “龆齕七八岁, 绮纨三四儿, 弄尘复斗草, 尽日乐嬉嬉。” 嬉嬉然: 怡然自得貌。 ▶ 唐 杜牧 《荐韩乂启》: “见 韩 居于 镜 上, 三亩宅, 两顷田, 树蔬钓鱼, 唯召名僧为侣, 馀九究《易》, 嬉嬉然无日不自得也。” 笑嬉嬉: 犹言笑嘻嘻。 ▶ 闻一多 《秋色》诗: “红着乾燥的脸儿, 笑嬉嬉地辞了故枝。” 贼忒嬉嬉: 方言。 形容鬼祟不安。 亦形容嬉皮笑脸。 ▶ 《何典》第三回: “忽然土地来吊他出狱, 正不知是祸是福, 心里贼忒嬉嬉的到了土地面前。”亦作“ 贼忒嘻嘻 ”。 ▶ 茅盾 《小巫》四: “过了一会儿, 小杏儿 贼忒嘻嘻地说道: ‘老爷死了!喏--就横在这里的, 血, 一大滩!’” 茅盾 《赵先生想不通》: “老二只是贼忒嘻嘻轻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