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áo ㄆㄠˊ
1)鹿一类的动物,比鹿小,毛夏季栗红色,冬季棕褐色,雄的有分枝状的角。肉可食。
·参考词汇:
roe狍子
- 狍(词): [roe deer]几乎无尾的鹿,学名为Capreolus capreolus,原产于欧亚大陆。以小家族群栖息在树木稀疏的林区。肩高66~86厘米。夏季浅红褐色,冬季浅灰褐色,带有鲜明的白色臀斑。雄狍生有基部粗糙的分三叉的短角。受惊时吠声如犬。
- 狌狞: 犹狰狞。 ▶ 唐 吕岩 《渔父‧活得》词: “龙飞踊, 虎狌狞, 吐个神珠各战争。”
- 狍子: páo zi鹿的一种,耳朵和眼都大,颈长,尾很短,后肢略比前肢长,冬季毛棕褐色,夏季毛栗红色,臀部灰白色,雄的有角。吃青草、野果和野菌等。
- 狌狌: 即猩猩。 ▶ 《荀子‧非相》: “今夫狌狌形笑亦二足而无毛也, 然而君子啜其羹, 食其胾。” ▶ 《山海经‧南山经》: “有兽焉, 其状如禺而白耳, 伏行人走, 其名曰狌狌。” ▶ 汉 王充 《论衡‧是应》: “狌狌知往, 乾鹊知来。” ▶ 谢无量 《溯江还蜀奉寄会稽山人》诗: “笑工依狒狒, 语好乱狌狌。”
- 狍鸮: 狍鸮(狍鴞)拼音:páo xiāo 注音:ㄆㄠˊ ㄒㄧㄠ 词语解释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北山经》:“﹝ 鉤吾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鴞,是食人。” 郭璞 注:“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 夏 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