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shūzhuō
(儿)读书写字用的桌子。
- 书 (書)shū ㄕㄨˉ1)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
- 桌 zhuō ㄓㄨㄛˉ1)几(jī)案,可用于饮食、读书、写字:~案。饭~...
- 书档 书档拼音:shū dàng 注音:ㄕㄨ ㄉㄤˋ 词语解释◎ 书档 shūdàng[bookend] 放在一排书的后尾,使之直立的器具
- 书案 shū àn〈书〉长形的书桌。
- 书棚本 南宋 临安 (今 杭州 ) 棚桥 北 睦亲坊 陈 宅书铺和 棚北大街 陈解元 书籍铺, 为 陈起 、 陈思 父子经营的书坊。 他们拥有刻坊, 刻印的书籍颇受时人欢迎。 后称书棚本。 其时, 太庙 前 尹 家书籍铺所刻的书, 样式与之相仿, 亦称书棚本。
- 书格 1. 一种文具。 书写时用以支臂, 使腕不著纸, 以防墨污。 ▶ 《南齐书‧高逸传‧庾易》: “ 安西 长史 袁彖 钦其风, 通书致遗。 ▶ 易 以连理机、竹翘书格报之。”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八: “﹝ 汪宜秋 ﹞《病起》云: ‘手战愈增书格弱, 目昏翻厌纸窗明。 ’” 2. 书法的风格。 ▶ 明 徐树丕《识小录‧李嗣真》: “ 李嗣真 论 右军 书格不同: 《乐毅论》、《太史箴》, 皆正大有忠臣烈士之象;《誓墓文》、《曹娥碑》, 其容憔悴, 有孝子顺孙之象。” 3. 供摹写用的范本。 因常以方格为界, 故名。 俗又称仿格。 ▶ 清 厉鹗 《悼亡姬诗》序: “影拓书格, 略有楷法。”
- 书椠 指印刷术。 ▶ 严复 《救亡决论》: “远之蚕桑司南, 近之若书椠火药, 利民前用, 不可究言。”
- 书根 书籍下端的切口部分。 线装书卧置, 为便于检阅, 常利用书根书写或加印书名、卷次和册数。
- 书楼 1. 供藏书读书的楼房。 ▶ 唐 王建 《郭家溪亭》诗: “妆阁书楼倾侧尽, 云山新卖与官家。” ▶ 唐 白居易 《池上闲咏》: “青纱台上起书楼, 绿藻潭中系钓舟。”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七场: “ 梁兄 , 这里不是说话之处, 请到小妹书楼小坐。” 2. 博学者的雅号。 ▶ 《新唐书‧李磎传》: “ 磎 好学, 家有书至万卷, 世号 李书楼 。”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 “古今博洽之士, 有称府者, 有称库者……有称楼者( 李蹊 号 李书楼 )。”
- 书柬图章 旧时用于银钱往来或重要文书的印鉴, 称“书柬图章”。 ▶ 茅盾 《林家铺子》四: “ 林先生 连忙回答, 慌忙在庄票后面盖了本店的书柬图章, 派一个夥计到恒源庄去取现, 并且叮嘱了要钞票。”
- 书槁 书槁 基本解释:1.见"书稿"。
- 书柬 shūjiǎn同‘书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