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候群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zhènghòuqún
因某些有病的器官相互关联的变化而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也叫综合征。
- 症候 zhèng hòu①疾病。②症状。
- 群 qún ㄑㄩㄣˊ1)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岛。~山。~书。~芳。...
- 冤孽症候 谓不治之症。 ▶ 《红楼梦》第一一○回: “刚配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婿, 情性又好, 偏偏的得了冤孽症候, 不过捱日子罢了。”
- 天行症候 见“ 天行证候 ”。
- 症噎 腹中结块, 食塞咽喉。 喻淤滞不通。 ▶ 明 李东阳 《送平江伯陈公总督修河兼柬刘都宪时雍》诗: “极知国计须元气, 乍可因时治症噎;比闻水发舟已通, 暂遣丁归待农辍。”
- 症坚 症结。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附子》: “破症坚积聚血瘕, 金疮。”参见“ 症结 ”。
- 症 (癥)zhèng ㄓㄥˋ1)病,病状:病~。~状。~候。不治之~。对~下药。·参考词汇:disease illness(癥)zhēng ㄓㄥˉ1)〔~结〕a.腹内结块的病;b.喻问题难解决的关键。·参考词汇:disease illness(1)癥zhēng(2)腹中结块的病 [a lump in the abdomen causing distension and pain]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症。――晋·王叔和《脉经》(3)又如:病症(病征。按:病征的 “症”,在古时只作“證”。症是近代的俗字);症坚(症结);症痼(腹中积久未消的痞块);症瘕(腹中结块的病。喻固陋寡闻);症噎(腹中结块,食塞咽喉)另见zhèng(1)證zhèng(2)症候;病象。古通“證” [disease;illness]荔枝核性太热,补阴,人有阴症寒疾者,取七枚煎汤饮之,汗出便差。亦治疝气。――《五杂俎·物部三》(3)又如:死症(绝症。无法治好的病);险症(危险的症候);顽症(难治或久治不愈的病症);崩症(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症象(症状)另见zhēng“證”另见zhèng不治之症 精神分裂症 症候 对症之药 痹症 症结 症状 梦游症 洞见症结 死症 对症下药 炎症 寒症 结症 干燥症 梦行症 急症 症候群 疑难杂症 脓毒症 险症 干眼症 病症 夜尿症 小儿麻痹症 尿崩症 败血症 顽症 虚症 呆小症 绝症 并发症 对症发药 后遗症 对症
- 症状 zhèngzhuàng有机体因发生疾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如咳嗽、盗汗、下午发烧等是人的肺结核病的症状。
- 痆 niè ㄋㄧㄝˋ1)疮痕;疮痛:“视伤悼瘢~。”
- 症痼 腹中积久未消的痞块。 ▶ 《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 “妇人宿有症病, 经断未及三月, 而得漏下不止, 胎动在脐上者, 为症痼害。”集注引 程林 曰: “此有症病而怀胎者, 虽有漏血不止, 皆症痼之为害, 非胎动胎漏之证, 下其症痼, 妊娠自安。”
- 病齿 牙病;牙齿痛。 亦指有病的牙齿。 ▶ 金 刘迎 《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诗: “我车从其间, 摇兀如病齿。 推前挽复后, 寸进退还咫。”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题跋》: “ 冯海粟 先生子 振 题《杨妃病齿图》云: ‘ 华清宫 一齿痛; 马嵬坡 一身痛;“ 渔阳 鼙鼓动地来”, 天下痛。 ’”
- 症瘕 1. 腹中结块的病。 坚硬不移动, 痛有定处为“症”;聚散无常, 痛无定处为“瘕”。 ▶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 “夫症瘕不除, 而不修 越人 之术者, 难图 老 彭 之寿也。” ▶ 明 刘基 《听蛙》诗: “乌鸢逐响蛇听音, 宁顾入腹生症瘕。”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山楂》: “﹝实﹞, 化饮食, 消肉积症瘕。” ▶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症瘕积聚痞瘀血血蛊总括》: “症积不动有定处, 瘕聚推移无定形。”注: “症者, 徵也, 言有形可徵也;瘕者, 假也, 言假物成形也。” 2. 喻固陋寡闻。 ▶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余将渡江留书与之成六十六韵》: “我观士腹中, 一俗乃症瘕。 束书都不观, 恣口如闹蛙。”
- 病魔缠身 bìng mó chán shēn 【解释】指长期患病。【拼音码】bmcs【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