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科考试造句

例句与造句

  1.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2. 宪宗元和三年(808),制科考试时,牛僧孺、李宗闵在策论中批评时政,抨击宰相李吉甫,遭李吉甫排斥,久不叙用。
  3. 嘉?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4. 他在参加制科考试时所写的《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中,就鲜明地提出了“息兵革”的主张,认为天下要长治久安,非从“息兵革”入手不可。
  5. 苏辙与苏轼参加制科考试是在1061年,是在守完母丧再返回汴京后,此时的苏辙已经二十二岁,而并非文中所写的“辙生十有九年”,苏辙写这封信明确无误的是在高中进士后。
  6. 制科考试造句挺难的,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7. 有的解释说,原来,嘉?二年(公元1057年),苏辙与其兄苏轼试礼部中第,后又参加制科考试,因直言时政得失,得罪当道,故被列为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他嫌位卑官小,辞职不去。
  8. ”(《次韵子瞻闻不赵商幕》)这是他在仕途上遇到第一次挫折,因在制科考试时挟击时政“忤世”,只好辞去去商州军事推官职务时作的诗,诗以婉而不迫的笔调抒发内心的怨抑和不平。
  9. 隋唐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础,除经济方面采取措施而外,在用人方面也一反魏晋以来保护士族特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通过明经、进士等常科以及其他种种名目的制科考试,选取官吏。
  10. 更多例句:  上一页  

相关词汇

  1. "制卡网"造句
  2. "制勘"造句
  3. "制勘司"造句
  4. "制颗粒"造句
  5. "制科"造句
  6. "制科人"造句
  7. "制课件"造句
  8. "制空"造句
  9. "制空权"造句
  10. "制空权理论"造句
电脑版繁體版English日本語

Copyright © 2023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