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电话号码 繁體版 English Francais日本語
登录 注册

制科考试造句

造句与例句手机版
  • 参加制科考试,中第三列三等。
  •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 制科考试的选拔非常严格。
  • 制科考试的程序比科举考试要繁琐。
  • 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而制科考试是不定期的。
  • 制科考试是宋朝(南、北宋)的一种特殊的考试制度。
  • 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
  • 参加制科考试的人员由朝廷中的大臣进行推荐,然后参加一次预试。
  • 1060年(嘉?五年)苏辙曾被任命为河南渑池县主薄,因应制科考试而未赴任。
  • 出任处州丽水县主簿,后曾参加制科考试,因是年制科应试者十八人均未录取,遂辞官回里。
  • 制科考试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嘉?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 据说宋朝总共三百多年的历史,科举考试选了4万多进士,而制科考试只进行过22次,成功通过的人只有41人。
  • 六年,参加制科考试,献《进策略》、《进论》各25篇,入第三等,授官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
  • 十三岁时,他想应制科考试,一次他去拜谒宰相晏殊,向他请教,反复诘难,连这位著名的词人也被问住了。
  • 嘉?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 嘉佑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 宪宗元和三年(808),制科考试时,牛僧孺、李宗闵在策论中批评时政,抨击宰相李吉甫,遭李吉甫排斥,久不叙用。
  • 嘉?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 他在参加制科考试时所写的《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中,就鲜明地提出了“息兵革”的主张,认为天下要长治久安,非从“息兵革”入手不可。
  • 更多造句:  1  2
相关词汇
如何用制科考试造句,用制科考試造句制科考试 in a sentence, 用制科考試造句和制科考试的例句由查查汉语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