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丛报造句

例句与造句

  1. 中国丛报》到1851年停刊,共出版20卷。
  2. 中国丛报》对中国也有很大的影响。
  3. 英译文载《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第5卷,第668?675页。
  4. (Elijah Coleman Bridgman,1801-1861)合作编辑英文《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
  5. 根据《中国丛报》报道,林府主要译书者为袁德辉。
  6. 中国丛报造句挺难的,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7. (Samuel W.Williams)开始在广州负责处理《中国丛报》的刊行事项。
  8. ”对之,伯驾、卫三畏都在《中国丛报》上表达了反对意见。
  9. 马礼逊不仅是《中国丛报》的创始者,而且是前期重要的撰稿人。
  10. 他后来出版的《中国地志》一书,也曾大部分发表在《中国丛报》上。
  11. 由马礼逊倡议,裨治文负责编辑的英文《中国丛报》月刊在同年5月出版。
  12. 据统计,仅1832年到1834年马礼逊去世前短短几年间,他为《中国丛报》撰稿达97篇。
  13. 1847年,裨治文离开广州前往上海后,《中国丛报》的编辑工作主要由卫三畏负责。
  14. 编辑《中国丛报》的过程中,努力学习中文和日文,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
  15. 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由美国传教士裨治文于1832年5月创刊于广州,它是在马礼逊的倡议下创办的。
  16. 中国丛报》在后期人力、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能够继续出版发行同卫三畏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17. 更多例句:  下一页

相关词汇

  1. "中国瓷文化"造句
  2. "中国词曲史"造句
  3. "中国刺绣"造句
  4. "中国刺绣艺术馆"造句
  5. "中国从来以礼义之邦著称"造句
  6. "中国丛书综录"造句
  7. "中国粗榧"造句
  8. "中国醋文化博物馆"造句
  9. "中国催化成就奖"造句
  10. "中国村"造句
电脑版繁體版English日本語

Copyright © 2023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