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用一源造句

例句与造句

  1. 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2. 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是体用一源也”。
  3. 程子因而就说个“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包括这两句。
  4. 》中说:“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5. 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皆中节之和。
  6. 体用一源造句挺难的,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7. 后来,冯先生写《中国哲学史新编》,补了程颐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一节。
  8. 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观会通以行其典礼,则辞无所不备
  9. 50、《从体用一源到本体与现象不二??儒家传统的现代跨越与张大》《学术界》1999年第3期。
  10. 以至虚无之时,无所谓体,无所谓用,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是体用一源也。
  11. 就工夫论来说,即是以悟为体,而以修为用;迷悟同源而真妄一体,体用一源而显微无间。
  12. 到宋朝,尤其是程颐“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命题提出后,“易有太极”又演变成了本体论体系。
  13. 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静中之动谓之真动,动中之静谓之真静”,动静同理,体用一源
  14. 并在《易传序》中提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理学命题,认为无形的理寓于有形的象中,理与象即是理与事的体用关系。
  15. 以伏羲圆方图为纲,以《皇极经世》编年史为体例,以文王之《易》为用,从而一展六十四卦“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活灵活现的数千年信史。
  16. 若将《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等书定位为象数研究,《大易识阶》则偏重于义理描述,应纳为象数之人文,但终是“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17. 更多例句:  下一页

相关词汇

  1. "体应变"造句
  2. "体应力"造句
  3. "体用"造句
  4. "体用论"造句
  5. "体用学堂"造句
  6. "体语"造句
  7. "体语沟通"造句
  8. "体羽"造句
  9. "体域网"造句
  10. "体育"造句
电脑版繁體版English日本語

Copyright © 2023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