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电话号码 繁體版 English Francais日本語
登录 注册

丙酮丁醇造句

造句与例句手机版
  • 丙酮丁醇连续发酵的研究。
  • 他使用细菌丙酮丁醇梭杆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来生产丙酮。
  • 1943年进行了用糖蜜发酵生产丙酮丁醇的研究,取得成功。
  • 他急国家所急,首先选择了“丙酮丁醇连续发酵”这一有着重要经济意义的课题。
  • 他的目光转向原有丙酮丁醇发酵工艺的改造,试图由“分批生产”变成“连续发酵”。
  • 在大规模生产实践中,常用密闭的发酵装置进行培养,例如丙酮丁醇梭菌的培养使用此法。
  • 这在国际上尚无先例,不少学者认为在丙酮丁醇连续发酵中,菌体很快衰退,“连续”是行不通的。
  • 菌种为严格厌氧性细菌的丁酸梭菌和丙酮丁醇梭菌,在发酵中可同时产生醋酸、酪酸、乙醇等,并放出CO2和H2。
  • 7.4其他方面的应用菊粉酶还可直接发酵菊粉制备各种产品,如可制备丙酮丁醇,用于诊断肾脏疾病,控制血糖升高。
  • )淀粉为原料,加水混合成醪液,经蒸煮杀菌,加入纯丙酮丁醇菌,在36~37°C进行发酵,发酵醪液经精馏分离得到正丁醇、丙酮和乙醇。
  • 丙酮丁醇造句挺难的,這是一个万能造句的方法
  • 无论是力复霉素消除反馈的变种或呼吸缺陷型酒精酵母的选育,还是丙酮丁醇连续发酵生产和维生素B2生产工艺的确立,都是以实验室研究为基础的。
  • ?工业生物技术:抗生素生物合成,纤维素利用,丙酮丁醇发酵技术,生物制氢,植物遗传转化技术,优质抗逆农作物基因工程育种,植物生物反应器等。
  • 污染、菌体衰退、溶剂产量下降等一系列难题,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建立了丙酮丁醇连续发酵工艺,并在100吨发酵罐规模得到实现,溶剂产率比原来提高1倍。
  • 工业的发展,国家对丙酮丁醇等溶剂的需求量猛增,而市场产品奇缺,在当时中国石油工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试图以石油为原料进行溶剂合成,显然是一条无法走通的路。
  • 包括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微生物,如致病菌??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丙酮、丁醇产生菌??丙酮丁醇梭菌(C.acetobutylicum),固氮菌??巴氏固氮梭菌(C.pasteuri-anum),沼气发酵的重要菌群??产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等。
  • 北京环境科学院于1983年首先开展了利用UASB处理丙酮丁醇生产废水的工艺研究,至今我国已对COD为300~500mg/l的生活污水,1000~2000mg/l啤酒废水,3000~5000mg/l的屠宰废水,8000~10000mg/l的豆制品废水及30000~40000mg/l的酒醪滤液等进行了研究工作,并且多数已投产应用。
  • 学研究、SARS冠状病毒的进化基因组、线型质粒的功能及发展特殊遗传操作体系、放线菌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理的解析、丙酮丁醇梭菌的选育和遗传改造及应用、酶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和改造与工业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
  • 他领导了酵母菌分类、遗传育种和青霉、曲霉、根霉、白地霉、乳酸菌、醋酸菌等的分类研究,选育出大批优良菌种应用于工业生产,还开展了丙酮丁醇、氨基酸、调味核苷酸的发酵生产研究,创立了烷烃发酵生产长链二元酸的生产工艺。
  • 第十五部分形成芽孢的杆菌和球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巨大芽孢杆菌(B.megater-ium),炭疽芽孢杆菌(B.anthracis),梭菌属(Cl-ostridium),肉毒梭菌(C.botulinum),丁酸梭菌(C.butyricum),丙酮丁醇梭菌(C.acetobutyri-cum),破伤风梭菌(C.tetani),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
  • 另一方面,结合国民经济的需求,积极承担国家任务并取得多项成果:“核黄菌生理学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丙酮丁醇连续发酵和高丁比丙酮丁醇菌种选育”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呼吸缺陷型酒精高产酵母构建”获中科辽科技进步二等奖;曾领导开展丙酮丁醇连续发酵、核黄菌生理和核黄素生物合成的研究,其成果在生产上得到推广,使产量成倍提高。
  • 更多造句:  1  2
其他语种
如何用丙酮丁醇造句,用丙酮丁醇造句丙酮丁醇 in a sentence, 用丙酮丁醇造句和丙酮丁醇的例句由查查汉语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