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残守缺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汉书·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清顾炎武《华阴县硃子祠堂上梁文》:“两汉而下,维多保残守缺之人,六经所传,未有继往开来之哲。”清魏源《礼记别考》:“汉初齐鲁诸儒,承秦灭学之后,保残守缺,未遑条贯。”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②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 保 bǎo ㄅㄠˇ1)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卫。~管。~健。~障...
- 残 (殘)cán ㄘㄢˊ1)害,毁坏:~害。摧~。2)不完全,余下的:~余...
- 守 shǒu ㄕㄡˇ1)保持,卫护:~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御。...
- 缺 quē ㄑㄩㄝˉ1)不够:~乏。~少。~憾。欠~。~漏。2)残破:~点...
- 抱残守缺 bào cán shǒu quē 【解释】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出处】《汉书·刘歆传》:“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示例】在改革开放中,任何因循守旧、~的思想和态度都是要不得的。【拼音码】bcsq【灯谜面】文物管理员【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守旧,不肯接受新事物【英文】be conservative 【故事】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在汉哀帝时任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他向汉哀帝建议派专人研究《左传》,同行十分不满意,他指责他们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最后被同行联合排挤出京城,只好去做河内郡太守
- 补残守缺 又作:抱残守缺。
- 守缺抱残 亦作“守阙抱残”。守住残缺的东西不放。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
- 抱残守阙 亦作“抱残守缺”。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笃守古学古道。③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 保殖 谓维持其生长、繁殖。 ▶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 “《禹贡》所载, 厥田惟上。 沃野千里, 原隰弥望。 保殖五谷, 桑麻条畅。”
- 保正 一保之长。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 “ 绍圣 初, 复 熙宁 法, 建炎 元年, 减三分之一, 仍召募下诸色公人, 皆用此雇, 与差保正不同。” ▶ 《水浒传》第十四回: “原来那 东溪村 保正姓 晁 , 名 盖 , 祖是本县本乡富户。” ▶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慌忙叫了地方坊长保正人等, 多来相视看验, 好报官府。”楚剧《葛麻》第二场: “你家瞧不起我, 我还当过新旧两年保正的。”参见“ 保甲 ”。
- 保母 亦作“保姆”。 1. 古代宫廷或贵族之家负责抚养子女的女妾。 后泛称为人抚育、管领子女的妇女。 ▶ 《礼记‧内则》: “异为孺子室于宫中, 择于诸母与可者……使为子师, 其次为慈母, 其次为保母, 皆居子室。” ▶ 《文选‧枚乘<七发>》: “今夫贵人之子, 必宫居而闺处, 内有保母, 外有傅父, 欲交无所。” ▶ 李周翰 注: “傅、保, 谓傅训保养者。” ▶ 晋 王献之 《保母砖志》: “ 郎耶 王献之 保母, 姓 李 , 名 如意 , 广汉 人也。” ▶ 隋 贺德仁 《栖岩道场舍利塔碑》: “宜简择保姆之才, 鞠养于清净之室。”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五通》: “妾一跬步, 皆以保姆从之。” 2. 现代称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 ▶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 “ 长妈妈 , 已经说过, 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 说得阔气一点, 就是我的保姆。”端木蕻良《蝴蝶梦》: “她想起从小就侍候她的保母。” 3. 指保育员。 徐特立《法国小学状况》: “因为小孩之父母, 要进工厂去做工, 所以工厂旁边有幼稚园, 保姆稍教以文章。” ▶ 丁玲 《给孩子们‧幼稚园》: “这两个都是幼稚园的保姆。”
- 保栖 谓据山以守。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越王 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栖于 会稽 。 ▶ 吴王 追而围之。” ▶ 裴駰 集解引 杜预 曰: “上 会稽山 也。” ▶ 司马贞 索隐引 邹诞 曰: “保山曰栖, 犹鸟栖于木以避害也, 故《六韬》曰: ‘军处山之高者则曰栖。 ’” 汉 袁康 《越绝书‧越绝请籴内传》: “昔者 越王 句践 , 与 吴王 夫差 战, 大败, 保栖于 会稽山 上。”
- 保氏 古代职掌以礼义匡正君王、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 ▶ 《周礼‧地官‧保氏》: “保氏掌谏王恶, 而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 ▶ 郑玄 注: “谏者, 以礼义正之。 ▶ 《文王世子》曰: ‘保也者, 慎其身以辅翼之, 而归诸道者也。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 “《周礼》保氏掌教六书。” ▶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谙达》: “更番入卫, 教授皇子骑射, 名曰‘谙达’, 体制稍杀于师傅, 盖古保氏之责。”
- 保标 见“ 保镖 ”。
- 保民 1. 安民;养民。 ▶ 《书‧梓材》: “欲至于万年惟王, 子子孙孙永保民。” ▶ 《孟子‧梁惠王上》: “曰: ‘保民而王, 莫之能御也。 ’” ▶ 《国语‧周语上》: “至于 武王 , 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 事神保民, 莫弗欣喜。” ▶ 韦昭 注: “保, 养也。” ▶ 《汉书‧匡衡传》: “盖保民者, ‘陈之以德义’, ‘示之以好恶’, 观其失而制其宜, 故动之而和, 绥之而安。” ▶ 颜师古 注: “保, 养也;陈, 施也。” 2. 保护人民。 ▶ 《左传‧昭公十八年》: “ 子大叔 曰: ‘宝以保民也, 若有火, 国几亡。 可以救亡, 子何爱焉?’” 宋 曾巩 《与孙司封书》: “盖先事以为备, 全城而保民者, 宜责之 陈拱 , 非 宗旦 事也。”
- 保林 汉 代宫中女官名。 ▶ 魏 晋 以下为东宫女官。 ▶ 《汉书‧外戚传上》: “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 颜师古 注: “保, 安也。 保林, 言其可安众如林也。” ▶ 《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 “杀太子母 谢淑媛 及 虨 母保林 蒋俊 。” ▶ 胡三省 注: “保林, 良娣, 汉 六宫十四等之数, 魏 晋 以下为东宫女官品秩。”
- 保极 遵守法则。 ▶ 《书‧洪范》: “皇建其有极, 敛时五福, 用敷锡厥庶民。 惟时厥庶民于汝极, 锡汝保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