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拗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zhíniù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脾气~。
- 执 (執)zhí ㄓˊ1)拿着:~刃。~鞭。~笔。2)掌握:~政。~教(j...
- 拗 ǎo ㄠˇ1)弯曲使断,折:竹竿~断了。ào ㄠˋ1)不顺,不顺从:~...
- 执拘 拘捕;拘管。 ▶ 《书‧酒诰》: “群饮, 汝勿佚, 尽执拘以归于 周 , 予其杀。” ▶ 《韩诗外传》卷六: “百姓劫则致畏, 怠则傲上, 执拘则聚, 远间则散。” ▶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 “一则上谕招纳, 一则戒以剪除, 既而其悔悟者, 自相执拘以归, 其不变者, 亦为士吏所系获。”
- 执拂 zhífú原指送葬时帮助牵引灵柩,后来泛指送殡。
- 执持 1. 握持;掌握;控制。 ▶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 “诸侯拘迫 汉 制, 牧相执持之也。” ▶ 宋 程大昌《演繁露‧古爵羽觞》: “盖通身全是一爵也, 惟右偏著耳, 以便执持, 如屈卮然。” ▶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 “人必发挥自性, 而脱观念世界之执持。” 2. 操守。 ▶ 《明史‧唐胄传》: “ 胄 耿介孝友, 好学多著述, 立朝有执持, 为 岭南 人士之冠。”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王东皋》: “ 汤阴 王东皋 , 官文选郎中, 清介有执持, 为本朝吏部第一。” 3. 指所坚持的观念见解。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大臣被论》: “又弹 李晋江 诸疏, 往往指其学问之僻, 执持之拗, 全是 王介甫 。” 4. 谓拘泥, 固执。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拟播布美术意见书》: “沾沾于用, 甚嫌执持。”
- 执抶 谓持鞭督责。 语本《左传‧襄公十七年》: “ 子罕 闻之, 亲执扑, 以行筑者, 而抶其不勉者。” ▶ 清 钱谦益 《戏为拂水筑台歌赠嘉定夏生华甫》: “不烦执抶争用命, 日旰奋迅逾亭午。”
- 执挚 古代礼制, 谒见人时携礼物相赠。 执, 持;挚, 所携礼品。 ▶ 《礼记‧檀弓上》: “ 鲁 人有 周丰 也者, 哀公 执挚请见之。”挚, 陆德明 释文作“贽”。 ▶ 《仪礼‧士相见礼》“士相见之礼, 挚。 冬用雉, 夏用腒” 汉 郑玄 注: “挚, 所执以至者, 君子见于所尊敬, 必执挚以将其厚意也。”
- 执披 古代丧仪, 殡时于棺之两侧系披, 使人夹柩车秉持而行, 以防路险倾覆。 ▶ 《周礼‧夏官‧司士》: “大丧, 作士掌事, 作六军之事执披。” ▶ 郑玄 注: “披, 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 有纽以结之, 谓之戴。 ▶ 郑司农 云: ‘披者, 扶持棺险者也。 ’” 贾公彦 疏: “ 先郑 意蜃车行, 恐逢道险者有倾覆, 故云扶持棺险也。”
- 执挣 见“ 执争 ”。
- 执抝 执抝(執抝)拼音:zhí ǎo 注音:ㄓㄧˊ ㄠˇ 词语解释见“ 执拗 ”。
- 执据 1. 谓据理争论。 ▶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大将军以其尚幼, 谓当改心为善, 殷勤执据。” ▶ 《北史‧寇祖礼传》: “﹝ 祖礼 ﹞畏避势家, 承颜候色, 不能有所执据。” 2. 遵照;依据。 ▶ 宋 宋祁 《赠尚书右仆射孙奭谥议》: “执据圣道, 洮汰群疑。”
- 执把 1. 拿着。 ▶ 《元典章‧兵部五‧围猎》: “ 汉 儿人执把弓箭围猎。” ▶ 《元典章新集‧刑部‧骗夺》: “悬带弓箭, 执把枪刀铁尺, 将路行客旅拦截。” 2. 把持;掌管。 ▶ 《元典章新集‧朝纲‧纪纲》: “﹝诸司﹞或为僧道护持, 或与权豪执把。” ▶ 《元代白话碑集录‧荥阳洞林圣旨碑四》: “属 雪堂 总统的 郑州 大觉禅寺 里住持的 玮长老 、 祥提点 、 福监寺 、 璨监寺 四个执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