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zhìliú
停留不动:~一夜丨~他乡。
- 滞 (滯)zhì ㄓˋ1)凝积,不流通,不灵活:停~。~留。~销。~空。呆...
- 留 liú ㄌㄧㄡˊ1)停止在某一个地方:停~。~学。~任。~级。~步。~...
- 滞用 停止运用。 ▶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 “自朝章国纪, 典彝备物, 奏议符策, 文辞表记, 素意所不蓄, 前古所未行, 皆取定俄顷, 神无滞用。”
- 滞疑 拘泥和疑虑。 ▶ 唐 元稹 《训别致用》诗: “一见肺肝尽, 坦然无滞疑。”
- 滞瑕 积滞的尘秽。 ▶ 《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 “有悔可悛, 滞瑕难拂。” ▶ 李善 注引《广雅》: “瑕, 秽也。” ▶ 张铣 注: “积滞之瑕, 难可除拂。”
- 滞疾 久病。 ▶ 《后汉书‧韦彪传》: “且眩瞀滞疾, 不堪久待, 选荐之私, 非所敢当。”
- 滞狱 指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 ▶ 《南史‧梁始兴忠武王憺传》: “ 憺 自以少年始居重任, 开导物情, 辞讼者皆立待符教, 决于俄顷, 曹无留事, 下无滞狱。” ▶ 唐 司空图 《唐故宣州王公行状》: “会 鄂州 盐铁使赃状上, 闻有力者持为滞狱, 公驰传即讯, 涉旬辨决。” ▶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 “帝不欲天下有滞狱, 乃建三限之制, 大事四十日, 中事三十日, 小事十日, 不须追捕而易决者无过三日。”参见“ 滞讼 ”。
- 滞病 久病。 ▶ 《后汉书‧蔡邕传》: “ 邕 性笃孝, 母常滞病三年, 邕 自非寒暑节变, 未尝解襟带, 不寝寐者七旬。”
- 滞热 中医谓体内积热。 ▶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审病》: “便稠粘秽为滞热, 尿清不赤乃寒占。”
- 滞痼 犹拘执。 ▶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 “天下虽争为性命之学, 然而滞痼于语言, 播流于偏末, 多茫昧影响而已。”
- 滞澁 滞澁(滯澁)拼音:zhì sè 注音:ㄓㄧˋ ㄙㄜˋ 词语解释见“ 滞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