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镜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磨治铜镜。 古用铜镜, 须常磨光方能照影。
▶ 汉 刘向 《列仙传‧负局先生》: “ 负局先生 不知何许人, 语似 燕 代 间人, 常负磨镜局, 循 吴 市中, 衒磨镜一钱。”
▶ 《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海内士品》: “ 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 , 黄公 薨, 往会其葬, 家贫无以自致, 赍磨镜具自随, 赁磨取资, 然后得前。”
▶ 唐 刘得仁 《赠道人》诗: “ 长安 城中无定业, 卖丹磨镜两途贫。”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 “问其人, 乃 诸 姓, 市中磨镜者也。”
- 磨 mó ㄇㄛˊ1)摩擦:~刀。~墨。~练。~砺(摩擦使锐利,喻经受磨练)...
- 镜 (鏡)jìng ㄐㄧㄥˋ1)用来映照形象的器具:~子(亦指“眼镜”)。...
- 磨镜石 传说 轩辕氏 铸镜时用以磨镜的石头。 ▶ 宋 曾慥 《类说‧述异记》: “ 镜湖 , 俗传 轩辕氏 铸镜于此, 今有磨镜石, 石上不生蔓草。”
- 磨错 磨光锉平。 多比喻磨炼意志。 ▶ 宋 叶适 《徐德操墓志铭》: “虽然, 世之操纵方圆, 雕琢技能, 梳栉缴绕以赴绳墨, 磨错椎钝以就锋锐, 死往生来不能绝也。” ▶ 《唐明律合编‧私铸铜钱》: “磨错成钱令薄小者, 徒一年。” ▶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捣蚯蚓成浆, 以箭括淬之, 其锋之銛利, 过于磨错。”
- 磨问 仔细审讯;盘问。 ▶ 《元典章‧刑部二‧系狱》: “司县罪囚既系事发到官, 必须磨问取责, 追勘明白。” ▶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二摺: “为甚的审缘因, 再三磨问, 也则是恐其中暗昧难分。” ▶ 《三国演义》第二三回: “ 操 再三磨问。 ▶ 平 怒曰: ‘我自欲杀汝, 安有人使我来?今事不成, 惟死而已!’” ▶ 《水浒传》第一一一回: “但有北边来的人, 须要仔细盘诘, 磨问实情。”
- 磨铅策蹇 磨钝刀,鞭蹇驴。比喻勉力而为。
- 磨陀 1. 逍遥自在。 ▶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摺: “我这里自磨陀, 饮香醪, 醉颜酡, 拚沉睡在松萝。” ▶ 元 杨朝英 《殿前欢‧和阿里西瑛韵》曲: “醉时林下和衣卧, 半世磨陀, 富和贫争甚么。” ▶ 元 朱庭玉 《祆神急‧道情》套曲: “随时达变, 得磨陀处且磨陀。” 2. 犹豫;徘徊。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慈戒》: “后花园窣静无边阔, 亭台半倒落。 便我中年人要去时节, 尚兀自里打个磨陀。” ▶ 清 洪升 《长生殿‧冥追》: “俺悄魂轻似叶, 他征骑疾如梭。 刚打个磨陀, 翠旗尖又早被树烟锁。” 3. 磨蹭。 ▶ 清 蒲松龄 《墙头记》第二回: “你在路上慢慢走, 避风的去处好磨陀, 到家就是晌午错。”
- 磨铅 见“ 磨铅 ”。
- 磨隔 磨难。 ▶ 宋 刘斧 《青琐高议‧王幼玉记》: “自古美事多磨隔, 无时两意空悬悬。”
- 磨钝 磨砺顽钝。 ▶ 汉 班固 《答宾戏》: “搦朽磨钝, 铅刀皆能一断。” ▶ 宋 苏轼 《谢除龙图阁学士表》之二: “敢不磨钝自修, 履冰知戒, 庶全孤节, 少答殊私。” ▶ 清 孙鼎臣 《与郭筠仙书》: “以之磨钝厉俗, 垂天下之大经, 立万世之大防, 古今之通义, 不可旷而废也。”
- 磨障 阻碍;折磨。 ▶ 元 尚仲贤 《三夺槊》第一摺: “也是青天会对当, 故教这 尉迟恭 磨障, 磨障这弑君杀父的劣心肠。” ▶ 明 邵璨 《香囊记‧说亲》: “死别生离固有常, 世路多磨障。” ▶ 清 李渔 《慎鸾交‧悲控》: “这风波, 谁人敢当, 遭此一番磨障, 使名儿愈香。” ▶ 《再生缘》第三回: “谁知好事多磨障, 皇甫 全家要受刑。”
- 磨鑢 磨治;磨光锉平。 ▶ 《诗‧大雅‧抑》“白圭之玷, 尚可磨也” 汉 郑玄 笺: “玉之缺尚可磨鑢也。” ▶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悉椎破铜人、钟虡及坏五铢钱, 更铸为小钱, 大五分, 无文章, 肉好无轮郭, 不磨鑢。” ▶ 《南史‧颜竣传》: “ 前废帝 即位, 铸二铢, 形式转细, 官钱每出, 人间即模效之, 而大小厚薄皆不及也, 无轮郭, 不磨鑢, 如今之翦凿者, 谓之耒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