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研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见“ 红丝砚 ”。
- 红丝 1.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牵红...
- 研 yán ㄧㄢˊ1)细磨(mó),碾:~磨。~药。~墨。2)深入地探求:...
- 红丝 1.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 “ 郭元振 少时, 美风姿, 有才艺。 宰相 张嘉贞 欲纳为婿。 ▶ 元振 曰: ‘知公门下有女五人, 未知孰陋, 事不以仓卒, 更待忖之。 ’ 张 曰: ‘吾女各有姿色, 即不知谁是匹偶, 以子风骨奇秀, 非常人也。 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 幔前使子取便牵之, 得者为婿。 ’ 元振 欣然从命。 遂牵一红丝线, 得第三女, 大有姿色。 后果然随夫贵达也。”又传说月下老人以赤绳系夫妻之足, 虽仇家异域, 此绳一系, 终不可避。 后因以“红丝”为婚姻或媒妁的代称。 ▶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自古姻缘皆分定, 红丝岂是有心牵。” ▶ 明 王錂 《春芜记‧瞥见》: “这罗帕呵, 就倩你做红丝系足缘。”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 “两处红丝千里系, 一条黑路六人忙。” 2. 指眼球因微血管充血而造成的血丝。 ▶ 茅盾 《子夜》: “他们那些失眠的脸上都罩着一层青色, 眼珠上是红丝, 有兴奋的光彩。” ▶ 林建征 《莺歌海》: “ 老孙头 经常来去匆忙的在草原上奔跑, 眼睛熬满了红丝。” 3. 一种名贵的石砚。 亦作砚的别名。 ▶ 宋 陆游 《秋雨初霁试笔》诗: “墨入红丝点漆浓, 闲将倦笔写秋容。” ▶ 清 姚鼐 《题刘云房少宰<涤砚图>》诗: “松煤竹管行抛弃, 蕉白红丝尘自封。”
- 牵红丝 见“ 牵丝 ”。
- 红丝疔 疔疮之一种。 ▶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疔疮》: “红丝疔发于手掌及骨节间, 初起形似小疮, 渐发红丝, 上攻手膊, 令人寒热往来, 甚则恶心呕吐, 治迟者, 红丝攻心, 常能坏人。”
- 红丝石 我国 山东省 青州市 所产的砚石。 石质赤黄, 有红纹如丝, 萦绕石面, 故名。 ▶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 “ 欧公 《研谱》, 以 青州 红丝石为第一。”参见“ 红丝砚 ”。
- 红丝砚 亦作“红丝研”。 我国出产的一种名砚。 用 山东省 青州市 所产的红丝石琢制而成。 ▶ 宋 杜绾 《云林石谱‧红丝石》: “ 青州 益都县 红丝石产土中, 其质赤黄, 红纹如刷丝, 萦绕石面而稍软, 扣之无声。 琢为研, 颇发墨。 但石质燥渴, 须先饮以水, 久乃可用。” ▶ 宋 晁冲之 《以承宴墨赠僧法一》诗: “银钩洒落桃花笺, 牙床磨试红丝研。” ▶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 “那 香君 呵!手捧着红丝砚, 花烛下索诗篇。” ▶ 清 龚自珍 《惜分钗》词: “明窗掩, 重帘软, 炉香自炙红丝砚。”
- 幕里红丝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牵丝娶妇》: “ 郭元振 少时, 美风姿, 有才艺, 宰相 张嘉贞 欲纳为婿…… 张 曰: ‘吾女各有姿色, 即不知谁是匹偶, 以子风骨奇秀, 非常人也, 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 幔前使子取便牵之, 得者为婿。 ’ 元振 欣然从命, 遂牵一红丝线, 得第三女。”后以“幕里红丝”。 指择婿。 ▶ 明 高明 《琵琶记‧奉旨招婿》: “屏间孔雀人难中, 幕里红丝谁敢牵。”一本作“幕里红丝”。
- 红丝暗系 红丝暗系 基本解释:相传月下老人掌管人间的姻缘,以红绳系夫妇之足。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 红丹丹 犹言红彤彤。 ▶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 “大姑娘想起娘家的果木园, 想起满树红丹丹的果子……这都是多么有趣的事呵!”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一封》: “他那红丹丹的面颊上, 充满酣适的睡意, 蒙蒙胧胧, 好像在微笑。” ▶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 “他不只戴回了一朵红花, 也带回来一颗红丹丹的心!”
- 红丝待选 红丝待选 基本解释:指为女择婿。
- 红事 hóngshì[wedding] 指男女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