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解释】高大险峻的山岭。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示例】唐敖一心记挂梦神所说名花,每逢~,必要泊船,上去望望。(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回)
【拼音码】csjl
【灯谜面】秦岭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高大而陡峭的山
【英文】lofty and precipitous peaks
崇山峻岭是什么意思
[ chóngshānjùnlǐng ] 发音: "崇山峻岭"的近义词 "崇山峻岭"的反义词 用"崇山峻岭"造句
相关词汇
- 崇山: 1. 高山。 ▶...
- 峻岭: 连绵的高山。 ▶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
- 丛山峻岭: cóng shān jùn lǐng 【解释】丛:聚集;竣:高大。无数高大险峻的山岭【出处】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在矿井里》:“煤矿的空中索道,越过了丛山峻岭。”【示例】铁路穿过~,来到这个小山村【拼音码】csjl【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成群的高山
- 重山峻岭: 连绵起伏的高山。
- 崇山: 1. 高山。 ▶ 晋 陆机 《从军行》: “深谷邈无底, 崇山郁嵯峨。” ▶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七章: “大地虽大, 崇山大河虽多, 深林邃谷虽奥, 不数百年皆化为都邑焉。” 2. 引申为崇高, 巨大。 ▶ 《晋书‧慕容垂载记》: “宜述修前规, 终忠贞之节, 奈何弃崇山之功, 为此过举!” 3. 山名。 相传 舜 放 驩兜 之处。 ▶ 《书‧舜典》: “流 共工 于 幽州 , 放 驩兜 于 崇山 。” ▶ 孔颖达 疏: “盖在 衡岭 之南也。”按, 据 清 王夫之 《孟子稗疏》、 王鸣盛 《蛾术编》卷四六, 当在 唐 驩州 境内, 泗城 之南(今 广西 凌云县 和 西林县 一带)。 ▶ 唐 沈佺期 《从崇山向越常》诗“朝发 崇山 下, 暮坐 越常 阴”, 即其处。 旧说或谓在今 湖南 大庸县 境, 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及《通典‧州郡十三》。 4. 山名。 即 嵩山 。 ▶ 《国语‧周语上》: “昔 夏 之兴也, 融 降于 崇山 。” ▶ 韦昭 注: “ 融 , 祝融 也。 ▶ 夏 居 阳城 , 嵩高 所近。” 5. 山名。 ▶ 狄山 的异名。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历 唐尧 于 崇山 兮, 过 虞舜 于 九疑 。” ▶ 张守节 正义引 张揖 曰: “ 崇山 , 狄山 也。”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山海经》曰: ‘ 尧 葬 狄山 之阳。 一名 崇山 。 ’”
- 峻岭: 连绵的高山。 ▶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 明 刘基 《过闽关》诗: “峻岭如弓驿路赊, 清溪一带抱水斜。” ▶ 清 徐翔鶤《普安道中》诗: “横穿峻岭几千丈, 直下危峰数十盘。”
- 崇峭: 高峻陡峭。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 “又屈迳其山南, 众岑竞举, 若竖鸟翅, 立石崭岩, 亦如剑杪, 极地险之崇峭。”
- 崇峻: 1. 高大。 ▶ 《孔子家语‧六本》: “夫 厘王 变 文 武 之制, 而作玄黄华丽之饰, 宫室崇峻, 舆马奢侈。” ▶ 《北齐书‧冯子琮传》: “宫成, 世祖 亲自巡幸, 怪其不甚宏丽。 ▶ 子琮 对曰: ‘至尊幼年, 纂承大业, 欲令敦行节俭……不宜过复崇峻。 ’” 2. 引申为崇高庄严。 ▶ 《新唐书‧刘祥道传》: “且掖省崇峻, 王言秘密, 尚书政本, 人物所归, 专责曹史, 理有未尽。”
- 崇尚: chóngshàng尊重;推崇:~正义 ㄧ~俭朴。
- 崇崇: 1. 高貌, 高大貌。 ▶ 《文选‧扬雄<甘泉赋>》: “崇崇圜丘, 隆隐天兮。” ▶ 李善 注: “崇崇, 高貌也。” ▶ 唐 张说 《唐故处士张府君墓志》: “ 中条 之北, 大河 之东, 丘陵桑梓, 郁郁崇崇。” ▶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 “禾麻芃芃, 仓庾崇崇。” ▶ 明 方孝孺 《归田图赞》: “ 庐山 崇崇, 其下 江 水;清风穆然, 盛德之士。” 2. 谓崇高伟大。 ▶ 唐 李翱 《杂说》: “昔 管仲 以 齐桓 霸天下, 攘夷狄, 华夏免乎被发左衽, 崇崇乎功亦格天下, 溢后世。” 3. 连绵广大。 ▶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持国新植西轩》: “开地临广衢, 崇崇十馀亩。” 4. 尊敬貌。 ▶ 唐 孟郊 《劝善吟》: “我愿拜少年, 师之学崇崇。 从他笑为矫, 矫善亦可宗。” 5. 象声词。 ▶ 晋 夏侯湛 《雷赋》: “掣丹霆之焰焰兮, 奋迅雷之崇崇。” ▶ 唐 元结 《补乐歌‧六英》: “我有金石兮, 击考崇崇。”
- 崇尊: 尊崇, 尊重推崇。 ▶ 《后汉书‧张纯传》: “ 纯 以圣王之建辟雍, 所以崇尊礼义, 既富而教者也。” ▶ 《宋史‧乐志十四》: “天拥帝家, 泽流子孙, 三宫燕胥, 四海崇尊。”
- 崇崒: 高耸貌。 ▶ 南朝 梁 沈约 《效居赋》: “其为状也, 则巍峨崇崒, 乔枝拂日。” ▶ 唐 陈子昂 《修竹篇》: “峰岭上崇崒, 烟雨下微冥。”
- 崇宠: 1. 尊崇宠信。 ▶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 “昔 周成 建保傅之官, 近 汉显宗 崇宠 邓禹 , 所以优隆隽乂, 必有尊也。” 2. 尊贵显耀。 ▶ 《南史‧孔靖传论》: “ 季恭 命偶兴王, 恩深惟旧, 及位致崇宠, 而每存谦挹。” ▶ 清 吴敏树 《为守斋张叔母五旬双庆之事》: “凡人之所以为祖宗光、为父母荣、为乡里生气色者, 岂直以其科名与其官禄之崇宠而已哉!”
- 崇崛: 高耸。 ▶ 《周书‧武帝纪上》: “俾夫玩培塿者, 识 嵩 岱 之崇崛;守碛砾者, 悟 渤 澥 之弘澄, 不亦可乎。”
- 崇实: 崇尚实际;崇尚朴实。 ▶ 汉 王充 《论衡‧定贤》: “文丽而务巨, 言眇而趋深, 然而不能处定是非, 辩然否之实, 虽文如锦绣, 深如 河 汉 , 民不觉知是非之分, 无益于弥为崇实之化。” ▶ 《清史稿‧高宗纪二》: “庚戌, 谕 浙江 士庶崇实敦让, 子弟力田。” ▶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 “然儒者崇实, 墨家尚质, 故《论语》《墨子》, 其文辞皆略无华饰, 取足达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