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竖箜篌是什么意思

  用"竖箜篌"造句
  • 古拨弦乐器。 箜篌的一种。
       ▶ 《隋书‧音乐志下》: “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等十种, 为一部。”
       ▶ 《通典‧乐四》: “竖箜篌, 胡 乐也, 汉灵帝 好之。 体曲而长, 二十二弦, 竖抱于怀中, 用两手齐奏, 俗谓之擘箜篌。”
  • :    (竪)shù ㄕㄨˋ1)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立。~井(一种垂...
  • 箜篌:    kōnghóu[harp,an ancient plucked str...
  • 箜篌:    kōnghóu[harp,an ancient plucked stringed instrument] 古代来自西域的译词。一种拨弦乐器,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分卧式和竖式两种。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
  • 卧箜篌:    乐器名。 箜篌的一种。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乐》: “ 魏 高阳王 雍 美人 徐月华 , 能弹卧箜篌, 为 明妃 出塞之声。”    ▶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高丽伎》, 有弹筝、搊筝、凤首箜篌、卧箜篌、竖箜篌、琵琶。”
  • 箜篌引:    乐府《相和六引》之一。 亦名《公无渡河》。    ▶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 “《箜篌引》, 朝鲜 津卒 霍里子高 妻 丽玉 所作也。    ▶ 子高 晨起刺船而棹, 有一白首狂夫, 被发提壶, 乱流而渡, 其妻随呼止之, 不及, 遂堕河水死。 于是援箜篌而鼓之, 作《公无渡河》之歌, 声甚凄怆。 曲终, 自投河而死。    ▶ 霍里子高 还, 以其声语妻 丽玉 , 玉 伤之, 乃引箜篌而写其声, 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    ▶ 丽玉 以其声传邻女 丽容 , 名曰《箜篌引》焉。”    ▶ 唐 王睿 《灸毂子录‧序乐府》: “《箜篌引》, 亦曰《公无渡河》。 旧说 朝鲜 津卒 霍子高 妻 丽玉 所作也。”

相关词汇

        :    (竪)shù ㄕㄨˋ1)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立。~井(一种垂...
        箜篌:    kōnghóu[harp,an ancient plucked str...
        箜篌:    kōnghóu[harp,an ancient plucked stringed instrument] 古代来自西域的译词。一种拨弦乐器,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分卧式和竖式两种。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
        卧箜篌:    乐器名。 箜篌的一种。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乐》: “ 魏 高阳王 雍 美人 徐月华 , 能弹卧箜篌, 为 明妃 出塞之声。”    ▶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高丽伎》, 有弹筝、搊筝、凤首箜篌、卧箜篌、竖箜篌、琵琶。”
        箜篌引:    乐府《相和六引》之一。 亦名《公无渡河》。    ▶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 “《箜篌引》, 朝鲜 津卒 霍里子高 妻 丽玉 所作也。    ▶ 子高 晨起刺船而棹, 有一白首狂夫, 被发提壶, 乱流而渡, 其妻随呼止之, 不及, 遂堕河水死。 于是援箜篌而鼓之, 作《公无渡河》之歌, 声甚凄怆。 曲终, 自投河而死。    ▶ 霍里子高 还, 以其声语妻 丽玉 , 玉 伤之, 乃引箜篌而写其声, 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    ▶ 丽玉 以其声传邻女 丽容 , 名曰《箜篌引》焉。”    ▶ 唐 王睿 《灸毂子录‧序乐府》: “《箜篌引》, 亦曰《公无渡河》。 旧说 朝鲜 津卒 霍子高 妻 丽玉 所作也。”
        竖管:    shùguǎn[standpipe] 储放液体的直立的管
        竖笠:    吴 地俗讳, 以伞为竖笠。    ▶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 “民间俗讳, 各处有之, 而 吴中 为甚……讳离散, 以梨为圆果, 伞为竖笠。”
        竖篴:    古管乐器。 篴, 同“ 笛 ”。    ▶ 《文献通考‧乐十一》: “箫管之制, 六孔, 旁一孔加竹膜焉。 足黄锺一均声。 或谓之尺八管, 或谓之竖篴, 或谓之中管。 尺八, 其长数也, 后世宫县用之;竖篴, 其植如篴也;中管, 居长篴短篴之中也。 今民间谓之箫管, 非古之箫与管也。”一本作“ 竖篴 ”。
        竖笛:    [recorder]带指孔的圆柱形吹奏乐器,通常是木材做成。为一种管乐器,它圆润的音调是靠把气引向冲击下面的锐边产生的。一个大型的竖笛家族包括从超高音直笛到倍低音的多种乐器。竖笛最初出现在14世纪,在文艺复兴晚期和巴罗克时期常常被合唱队和管弦乐队使用。后被长笛代替,但在20世纪重新流行。
        竖臣:    犹小臣。    ▶ 《后汉书‧孔融传》: “每有一竖臣, 辄云图之, 若形之四方, 非所以杜塞邪萌。”
        竖立:    shùlì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宝塔~在山上│门前~一根旗杆。
        竖蜻蜓:    shùqīngtíng〈方〉倒立②。
        竖窑:    shùyáo[shaft kiln]由具有垂直轴线的钢外壳和耐火砖内衬组成的一种窑炉
        竖褐:    贫民所穿的短窄粗衣。    ▶ 《荀子‧大略》: “古之贤人, 贱为布衣, 贫为匹夫, 食则饘粥不足, 衣则竖褐不完。”    ▶ 杨倞 注: “竖褐, 僮竖之褐, 亦短褐也。”    ▶ 《史记‧秦始皇本纪》“夫寒者利裋褐” 唐 司马贞 索隐: “裋, 一音竖。 谓褐布竖裁, 为劳役之衣, 短而且狭, 故谓之短褐, 亦曰竖褐。”
        竖直:     竖直拼音:shù zhí 注音:ㄕㄨˋ ㄓㄧˊ 词语解释◎ 竖直 shùzhí[vertical;perpendicular] 垂直于地平面或水平主轴的测量竖直高度

其他语言

        竖箜篌的韩语:[명사]〈음악〉 수공후. [세워서 가슴에 안고 두 손으로 켜는 22현(絃)의 옛날 악기] =[擘bò箜篌] [胡箜篌] →[箜篌]
        竖箜篌的俄语:pinyin:shùkōnghóu кит. муз. (вертикальная) арфа

相邻词汇

  1. "竖直"什么意思
  2. "竖窑"什么意思
  3. "竖立"什么意思
  4. "竖笛"什么意思
  5. "竖笠"什么意思
  6. "竖管"什么意思
  7. "竖篴"什么意思
  8. "竖臣"什么意思
  9. "竖蜻蜓"什么意思
  10. "竖褐"什么意思
桌面版繁體版English

Copyright © 2025 WordTech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