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拨弦乐器。 箜篌的一种。 ▶ 《隋书‧音乐志下》: “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等十种, 为一部。” ▶ 《通典‧乐四》: “竖箜篌, 胡 乐也, 汉灵帝 好之。 体曲而长, 二十二弦, 竖抱于怀中, 用两手齐奏, 俗谓之擘箜篌。” 竖: (竪)shù ㄕㄨˋ1)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立。~井(一种垂...箜篌: kōnghóu[harp,an ancient plucked str...箜篌: kōnghóu[harp,an ancient plucked stringed instrument] 古代来自西域的译词。一种拨弦乐器,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分卧式和竖式两种。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卧箜篌: 乐器名。 箜篌的一种。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乐》: “ 魏 高阳王 雍 美人 徐月华 , 能弹卧箜篌, 为 明妃 出塞之声。” ▶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高丽伎》, 有弹筝、搊筝、凤首箜篌、卧箜篌、竖箜篌、琵琶。” 箜篌引: 乐府《相和六引》之一。 亦名《公无渡河》。 ▶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 “《箜篌引》, 朝鲜 津卒 霍里子高 妻 丽玉 所作也。 ▶ 子高 晨起刺船而棹, 有一白首狂夫, 被发提壶, 乱流而渡, 其妻随呼止之, 不及, 遂堕河水死。 于是援箜篌而鼓之, 作《公无渡河》之歌, 声甚凄怆。 曲终, 自投河而死。 ▶ 霍里子高 还, 以其声语妻 丽玉 , 玉 伤之, 乃引箜篌而写其声, 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 ▶ 丽玉 以其声传邻女 丽容 , 名曰《箜篌引》焉。” ▶ 唐 王睿 《灸毂子录‧序乐府》: “《箜篌引》, 亦曰《公无渡河》。 旧说 朝鲜 津卒 霍子高 妻 丽玉 所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