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箓的近义词
相关词汇
- 前: qián ㄑㄧㄢˊ1)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
- 箓: (籙)lù ㄌㄨˋ1)帝王自称其所谓天赐的符命之书,作为御制天下的凭证...
- 前算: 事前筹划。 ▶ 南朝 宋 谢灵运 《秋怀诗》: “夷险难豫谋, 倚伏昧前算。”
- 前筹: 1. 犹前箸。 座前的筷子。 ▶ 唐 杨巨源 《酬卢员外》诗: “ 谢傅 旌旗控上游, 卢郎 樽俎借前筹。” ▶ 宋 杨万里 《小饮俎豆颇备江西淮浙之品戏题》诗: “满盘山海眩芳珍, 未借前筹已咽津。” 2. 谓筹划。 ▶ 唐 张说 《右羽林大将军王氏神道碑》: “每至入朝奏谒, 升殿论边, 山川险易, 立成于聚米, 攻守方略, 一决于前筹。” ▶ 明 贺万祚 《周侍御行部》诗: “不独难危忧水旱, 前筹更欲请长缨。”
- 前箸: 1. 唐 殷潜之 《题筹笔驿》诗: “圜觚当分画, 前箸此操持。”参见“ 借箸 ”。 2. 进餐时座前的筷子。 ▶ 《汉书‧张良传》: “ 汉王 曰: ‘何哉?’ 良 曰: ‘臣请借前箸以筹之。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求借所食之箸, 用指画也。” ▶ 《汉纪‧高祖纪二》作“前箸”。 后谓为人筹画为“借箸”或“前箸”。 ▶ 唐 殷潜之 《题筹笔驿》诗: “圜觚当分画, 前箸此操持。”参见“ 借箸 ”。
- 前筵: 犹古之享礼。 ▶ 明 陈继儒 《群碎录》: “前筵后筵: 古享礼犹今前筵, 古宴礼犹今后筵。 ▶ 杜预 曰: 享有礼貌, 设几而不倚, 爵盈而不饮, 肴乾而不享, 宴则折俎相与共饮。”
- 前纪: 关于前代历史的记载。 ▶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 “国史以载前纪, 家传以申世模。” ▶ 《北史‧崔浩传》: “乃诏 浩 总理史务, 务从实录。 于是监秘书事, 以中书侍郎 高允 , 散骑侍郎 张伟 参著作, 续成前纪。”
- 前筯: 前筯拼音:qián zhù 注音:ㄑㄧㄢˊ ㄓㄨˋ 词语解释见“ 前箸 ”。
- 前线: qiánxiàn作战时双方军队接近的地带(跟‘后方’相对)◇企业的领导身临~,跟工人群众打成一片。
- 前策: 1. 以前的计划。 ▶ 《史记‧秦始皇本纪》附 汉明帝 曰: “ 始皇 既殁, 胡亥 极愚, 郦山 未毕, 复作 阿房 , 以遂前策。” 2. 过去的史籍。 ▶ 隋 江总 《举士诏》: “ 尧 施谏鼓, 禹 拜昌言, 求之异等, 久著前策。” ▶ 《新唐书‧裴潾传》: “夫 秦 汉 之君亦信方士矣, 如 卢生 、 徐福 、 栾大 、 李少君 , 后皆诈谲无成功。 事暴前策, 皆可验视。”
- 前经: 以前的经典。 ▶ 《南齐书‧礼志上》: “是以成均焕于古典, 虎门炳于前经。” ▶ 唐 韩愈 《答张彻》诗: “渍墨窜旧史, 磨丹注前经。” ▶ 宋 柳永 《双声子》词: “验前经旧史, 嗟漫载当日风流。”
- 前符: 犹言成法。 ▶ 《文选‧陆机<辩亡论上>》: “战守之道, 抑有前符, 险阻之利, 俄然未改, 而成败贸理, 古今诡趣, 何哉?” 李善 注: “符, 犹法也。”
其他语言
- 前箓什么意思:指前人之作。 ▶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 “笼 张 赵 于往图, 架 卓 鲁 于前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