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三十一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sānyīsānshíyī
珠算口诀之一。常用来指按三份平均分配:所付的费用,大家~分摊。
- 三一 1. 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 &n...
- 三十 1. 数词。 十的三倍。 &n...
- 一 yí见‘一’(yī)。◆ 一yī一1①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参看〖数字〗...
- 三一 1. 传说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 ▶ 《史记‧孝武本纪》: “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 天一、地一、泰一。” 2. 道家语。 指由精、神、气三者混而为一之道。 ▶ 《云笈七签》卷四九: “三一者, 精、神、气混三为一也。” 3. 指基督教所宣称的三位一体之说。 ▶ 唐 景净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序》: “总玄枢而造化, 妙众圣以元尊者, 其唯我三一妙身, 无元真主 阿罗诃 欤!”参阅“三位一体”。
- 三十 1. 数词。 十的三倍。 ▶ 《诗‧小雅‧无羊》: “三十维物, 尔牲则具。” ▶ 《左传‧宣公三年》: “ 成王 定鼎于 郏鄏 , 卜世三十, 卜年七百。” 2. 指三十岁。 ▶ 《谷梁传‧文公十二年》: “丈夫三十而娶。” ▶ 南朝 梁简文帝 《戏赠丽人》诗: “自矜心所爱, 三十侍中郎。” ▶ 唐 崔灏 《赠王威古》诗: “三十羽林将, 出身常事边。” 3. 指三十年。 ▶ 唐 权德舆 《古兴》诗: “人生大限虽百岁, 就中三十称一世。”
- 三一律 欧洲 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的三条规则, 就是地点一致(戏剧中的动作应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一致(不超过二十四小时)、情节一致(情节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十一月 shíyīyuè[November (缩写 Nov.)]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十一个月
- 三一回五一回 犹言三番五次。 ▶ 路遥 《人生》第四章: “尽管 马栓 热心地三一回五一回常往她家里跑, 她总是躲着不见面。”
- 三十六 约计之词, 极言其多。 ▶ 《文选‧班固<西都赋>》: “离宫别馆, 三十六所。” ▶ 李善 注: “离别, 非一所也。 ▶ 《上林赋》曰: 离宫别馆, 弥山跨谷。” ▶ 唐 骆宾王 《帝京篇》: “ 秦 塞重关一百二, 汉 家离宫三十六。” ▶ 宋 王圭 《宫词》: “漏永禁宫三十六, 宴回争踏月轮归。” ▶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三十六家花酒店, 七十二座管弦楼。”
- 三十哥 犹王兄。 三十为“王”字的拆白语。 ▶ 钱南扬 《宋元戏文辑佚‧<风流王焕>》: “三十哥息怒停嗔, 且放下有的事好好商量。”
- 三十子 《梁书‧元帝纪》: “ 大宝 元年正月辛亥朔, 左卫将军 王僧辩 获橘三十子共蒂以献。”后因以“三十子”为橘的别称。 ▶ 唐 陆龟蒙 《袭美以春橘见惠因次韵酬谢》: “珍重更过三十子, 不堪分付野人边。”
- 年三十 农历年最后的一天。 ▶ 张天翼 《包氏父子》五: “帮个忙, 大家客客气气, 年三十闹到警察那里去也没意思, 对不对?” 柳青 《狠透铁》四: “我记得你解放前连粗米淡饭也吃不饱, 年三十也不见其有豆油吃。”
- 二十一史 明 万历 国子监刊行的正史, 将 宋 时所称的十七史增加 宋 辽 金 元 四史, 称为二十一史。 ▶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监本二十一史》: “ 宋 时止有十七史, 今则并 宋 、 辽 、 金 、 元 四史为二十一史。” ▶ 清 张廷玉 《上明史表》: “兴衰有自, 七十二君之迹何称;法戒攸关, 二十一史之编具在。”参见“ 十七史 ”。
- 二十一经 清 人于“十三经”外, 加《国语》《大戴礼》《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说文解字》《九章算术》《周髀算经》, 合称“二十一经”。 见 清 刘恭冕 《广经室记》。 参见“ 十三经 ”。
- 八十一元士 周 代官制, 天子有八十一元士。 元士即上士, 位在大夫之下。 ▶ 《礼记‧昏仪》: “天子立六官, 三公, 九卿, 二十七大夫, 八十一元士, 以听天下之外治。” ▶ 《淮南子‧泰族训》: “举天下之高, 以为三公。 一国之高, 以为九卿。 一县之高, 以为二十七大夫。 一乡之高, 以为八十一元士。”
- 八十一种好 见“ 八十种好 ”。
- 八十一章 指《老子》。 世所传《老子》各本, 皆分八十一章。 ▶ 宋 陆游 《读老子》诗: “身如槁木心如墙, 八十一章独置傍。”
- 十一千百 犹言千分之十、百分之一。 谓在大量中保存极少的一部分。 语出 晋 陆机 《叹逝赋》: “顾旧要于遗存, 得十一于千百。” ▶ 唐 李邕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 “尚曰: 史册者, 扬乎名;碑版者, 纪于迹。 今愿抒哀敬, 却樵苏, 发颂声, 彰末嗣。 ▶ 邕 曰: 唯唯, 敢不十一千百焉。”
- 十一而税 按十分取一的税率抽税。 相传为 夏 商 周 三代的田税制度。 ▶ 《尚书大传》卷二: “王者十一而税, 而颂声作矣。” ▶ 《论语‧颜渊》“盍彻乎” 三国 魏 何晏 集解: “ 周 法十一而税, 谓之彻。”一本作“什一而税”。 ▶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 “十一而税, 以奉公用, 家有备凶之储, 国有九年之积。” ▶ 宋 陈亮 《送丘秀州宗卿序》: “古者用民, 岁不过三日, 十一而税, 不立意以罔民利, 不喜察以导民争。” ▶ 清 朱大韶 《初税亩说》: “井田之法, 一夫一妇, 受田百亩, 所谓十一而税也。”参阅《孟子‧滕文公上》。
- 惺惺二十一 骰子的别名。 ▶ 宋 陶谷 《清异录‧惺惺二十一》: “博徒隐语以骰子为惺惺二十一。”
- 发昏章第十一 套用《孝经》“某某章第几”的句式, 是“发昏”的戏谑语。 ▶ 《水浒传》第二六回: “那 西门庆 ……怎当 武松 勇力, 只见头在下, 脚在上, 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 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 ▶ 《金瓶梅词话》第九四回: “这 刘二 那里依从, 尽力把 经济 打了发昏章第十一。” ▶ 《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夫人将前事细述, 把司户气着个发昏章第十一。”
- 存十一于千百 谓亡多而存少。 ▶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而今学者尚知宗 孔 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 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 所谓存十一于千百, 安在其能廓如也!”按, 晋 陆机 《叹逝赋》: “顾旧要于遗存, 得十一于千百。”为此语所本。
- 存十一於千百 谓亡多而存少。
- 三十三天 sān shí sān tiān 【解释】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出处】《胜鬘宝窟》卷下:“此言三十三天者,中国言悉怛梨余恶卫陵,此中唯取怛梨二字为忉利天也。怛梨,忉利,彼国音不同耳。”【示例】~,离恨天最高。(元·石子章《竹坞听琴》)【拼音码】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