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法门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bù èr fǎ mén
【解释】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出处】《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示例】历观战史,水战用火攻,是颠扑不破的~。(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拼音码】befm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独一无二的方法
【英文】the one and only way
- 不二法 同“不二法门”。 宋 王安石 《答蒋颖叔书》: “离一切...
- 门 (門)mén ㄇㄣˊ1)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
- 不二法门,不二门 bù5èr-fǎmén,bù5èrmén[the one and only way;the only proper course to take] 佛教用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姚合《寄不疑上人》度世之不二法门,岂有过此!――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 不二法 同“不二法门”。 宋 王安石 《答蒋颖叔书》: “离一切计度言说, 谓之不二法, 亦是方便说耳。 此可冥会, 难以言了也。”
- 法门 fǎmén①佛教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也指佛门。②泛指门径;方法。
- 不二 bù5èr(1)[consistent]∶没有两样,一致和相同的君令不二(2)[single-minded loyal]∶专一,不变心对革命坚贞不二
- 法门寺 佛寺名。 在 陕西省 扶风县 北。 相传建于 东汉 末年。 ▶ 唐 代诸帝多次前往寺内迎取佛骨, 至大内供养。 1987年5月, 在寺内宝塔的地宫中发现4枚佛指舍利及大量珍贵文物。 ▶ 《西游记》第十三回: “却说 三藏 自 贞观 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 蒙 唐王 与多官送出 长安 关外, 一二日马不停蹄, 早至 法门寺 。”
- 不二价 bùèrjià定价划一,卖给谁都是一样的价钱:童叟无欺,言~。
- 不二味 谓每餐只有一样菜。 形容节俭。 ▶ 《左传‧哀公元年》: “昔 阖庐 食不二味, 居不重席。”
- 不二色 指男子爱情专一。 ▶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 “谁知命运偏高, 顶了 尚义君 不二色的原配。”
- 不二门 同“不二法门”。 唐 姚合 《寄不疑上人》诗: “是法修行遍, 方栖不二门。” ▶ 清 姚鼐 《正月晦日期应宿同游浮山》诗: “异哉不二门, 兼绍洞山统。”
- 东山法门 禅宗四祖 道信 、五祖 弘忍 俱住 湖北省 黄梅县 东山 说法, 称“东山法门”。 ▶ 宋 赞宁 《宋高僧传‧唐荆州当阳山度门寺神秀传》: “昔 魏 末有 天竺 沙门 达磨 者, 得禅宗妙法……以法付 慧可 , 可 付 粲 , 粲 付 道信 , 信 付 忍 ( 弘忍 )。 ▶ 忍 与 信 俱住 东山 , 故谓其法为 东山 法门。”
- 划一不二 huà yī bù èr 【解释】指按照定价卖出,不打折扣。形容做事刻板。【出处】《汉书·曹参传》:“萧何为法,讲若画一。”【示例】于是文章也就不能~,可说之处说一点,不能说之处便罢休。(鲁迅《南腔北调集·题记》)【拼音码】hybe【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指言行一致【英文】fixed
- 口不二价 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 狐不二雄 喻两雄不可并存。
- 矢心不二 立誓无二心。
- 矢忠不二 shǐ zhōng bù èr 【解释】立誓忠心到底决不改变【出处】清·吴应逵《书钟锡明》:“妾今日归,为君守贞,矢死不二,君果有灵,当饮此。”【示例】他们的友谊~【拼音码】szbe【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 矢死不二 见“矢死无贰”。
- 至死不二 到死也不改变。
- 言不二价 见“言无二价”。
- 誓死不二 shì sǐ bù èr 【解释】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示例】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鲁迅《华盖集·夏三虫》)【拼音码】ssbe【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至死也不变心【英文】swear to be loyal forever
- 说一不二 shuō yī bù èr 【解释】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形容说话算数。【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这个时候的邵孝廉,就是个小小的制台一般,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庄制军没有一回驳过他的。”【示例】穷苦人们起来,在村里~!(梁斌《红旗谱》十八)【拼音码】sybe【灯谜面】响应独生号召【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英文】overpowering
- 连一不二 接连不断。 ▶ 钱锺书 《围城》四: “ 遯翁 题名字上了瘾, 早想就十几个排行的名字, 只等媳妇们连一不二养下孩子来顶领。”
- 食不二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 不二论 [Advaita]梵语,意为“非二元论”。吠檀多派各派中最有影响的一派。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思想家乔荼波陀对《蛙氏奥义书》所作的注释。他在大乘佛教的基础上建立起佛教的空观哲学,认为并不存在二元性。人们的心灵无论是醒着还是在做梦,都在幻觉中活动,心灵的无知掩盖了这样一个真相:生成、个人的自我灵魂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我”[阿特曼(世界灵魂)]的短暂的勾画轮廓。8世纪的印度哲学家商羯罗(Sankara)进一步发挥不二论的论点,认为奥义书教给人们的是梵(Brahman)的本质,只有梵是真实的,而世界是虚无的。不二论的著作十分浩繁,现代印度思想仍然受其影响。
- 不二之老 不二之老 基本解释:不二:不生二心,一心一意;老:老人。指一心一意,忠心耿耿的老人或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