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击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fújī
用埋伏的兵力突然袭击敌人:打~ㄧ途中遭到~。
- 伏 fú ㄈㄨˊ1)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2)低下去:此起彼...
- 击 (擊)jī ㄐㄧˉ1)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打。~鼓。~中(zh...
- 伏击战 用埋伏的兵力突然袭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式。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这次 李自成 伏击战虽然获得成功……但农民军也死了二三十人。”
- 伏凉儿 指蝉。 ▶ 魏巍 《东方》第九章: “院子里的大榆树上, 不知道有多少伏凉儿, 它们的鸣声是那样无尽无休, 令人心烦。”
- 伏刃 用刀剑自杀。 ▶ 《汉书‧息夫躬传》: “小夫懦臣之徒, 愦眊不知所为, 其有犬马之决者, 仰药而伏刃。”
- 伏军 埋伏的军队。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东西伏军皆起, 贼惊退, 相蹂躏……前军伏军已过隘, 闻贝子至, 勇气百倍。”
- 伏刑 被处决。 ▶ 《后汉书‧虞延传》: “ 宗 果以侈从被诛, 临当伏刑, 揽涕而叹曰: ‘恨不用功曹 虞延 之谏!’”
- 伏兵 fúbīng埋伏下来伺机攻击敌人的军队。
- 伏利 尚未开发的物资、财源。 ▶ 《管子‧五辅》: “发伏利, 输墆积, 修道途, 便关市, 慎将宿, 此谓输之以财。” ▶ 尹知章 注: “利人之事积久隐伏者, 发而用之。”
- 伏兔 1. 亦作“ 伏菟 ”。 隐伏或蹲伏着的兔子。 ▶ 《文选‧邹阳<上书吴王>》: “今 胡 数涉北河之外, 上覆飞鸟, 下不见伏兔。” ▶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 “言 胡 上射飞鸟, 下尽地之伏兔。” ▶ 《汉书‧邹阳传》作“伏菟”。 ▶ 唐 沈佺期 《七夕曝衣篇》: “双花伏兔画屏风, 四子盘龙擎斗帐。” 2. 古代车上的部件, 勾连车箱底板和车轴, 以其形如蹲伏之兔, 故名。 ▶ 《周礼‧考工记‧輈人》: “良輈环灂, 自伏兔不至轨七寸。” ▶ 贾公彦 疏: “伏兔衔车轴, 在舆下, 短不至轨。” 3. 指织机上的部件。 ▶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 “机顶挂流苏, 机旁垂结珠。 青丝引伏兔, 黄金绕鹿卢。” 4. 经穴名。 别名外勾。 属足阳明胃经。 位于大腿前外侧, 髌底外侧端上六寸处。 ▶ 《灵枢经‧经脉》: “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 起于胃口, 下循腹里, 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髀关, 抵伏兔, 下膝髌中。” ▶ 《针灸甲乙经》卷三: “伏兔在膝上六寸, 起肉间, 足阳明脉气所发。” 5. 亦作“ 伏菟 ”。 草药飞廉的别名。 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飞廉》﹝释名﹞。
- 伏剑 以剑自刎。 ▶ 《左传‧襄公三年》: “ 魏绛 至, 授仆人书, 将伏剑。” ▶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 “故 田光 伏剑于北 燕 , 公叔 毕命于西 秦 。”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 田中 ﹞后知力不可报, 密为遗表, 伏剑而终。” ▶ 清 钱谦益 《母刘氏仍前赠》: “古之贤母, 望倚门而辞伏剑者, 无不教其子以作忠也。”
- 伏候 俯伏等候。 下对上的敬词。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 “有 韩国 使命见在朝门下, 愿见吾王, 未敢擅便, 伏候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