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古代职官名。
▶ 秦 始置, 两 汉 沿置, 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 因侍从皇帝左右, 出入宫廷, 与闻朝政, 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
▶ 晋 以后, 曾相当于宰相。
▶ 隋 因避讳改称纳言, 又称侍内。
▶ 唐 复称, 为门下省长官, 乃宰相之职。
▶ 北宋 犹存其名, 南宋 废。
▶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侍中、左右曹诸史、散骑、中常侍, 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
▶ 《新唐书‧百官志一》: “ 唐 因 隋 制, 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此宰相职也。”
▶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古官尊卑不一》: “ 秦 汉 侍中本丞相史, 不过掌虎子、捧唾壶等事。 而 晋 以后之侍中, 乃宰相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 侍 shì ㄕˋ1)伺候,在旁边陪着:服~。~立。~者(侍奉左右的人)。~...
- 中 zhōng ㄓㄨㄥˉ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
- 侍中貂 唐 门下省有侍中二人, 正二品, 其官帽以貂尾为饰。 因借指朝廷珍贵的赏赐。 ▶ 唐 杜甫 《诸将》诗之四: “殊锡曾为大司马, 总戎皆插侍中貂。” ▶ 郁达夫 《岁暮感愤》诗: “穷塞寒浸 苏武 节, 朝廷宴赐侍中貂。”
- 女侍中 北朝 女官名。 相当于二品, 宫人及大臣妻母皆可拜授此职。 ▶ 《魏书‧京兆王黎传》: “ 叉 妻封 新平郡君 , 后迁 冯翊郡君 , 拜女侍中。” ▶ 宋 王楙 《野客丛书‧女侍中》: “《北史》, 后魏 女侍中, 视二品。 然本后宫嫔御之职…… 清河王 岳母 山氏 , 封郡君, 授女侍中, 入侍皇后。 ▶ 元叉 之妻, 亦拜女侍中, 封 新平郡君 , 此类不一, 则知当时女侍中之号, 非必专处后宫嫔御, 盖有近宗与夫臣下妻母为之者, 正以示殊宠耳。” ▶ 清 吴伟业 《山塘重赠楚云》诗: “ 五茸城 外新移到, 傲杀 机 云 女侍中。”
- 嵇侍中血 《晋书‧忠义传‧嵇绍》: “ 绍 以天子蒙尘, 承诏驰诣行在所。 值王师败绩于 荡阴 , 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 唯 绍 俨然端冕, 以身捍卫, 兵交御辇, 飞箭雨集。 ▶ 绍 遂被害于帝侧, 血溅御服, 天子深哀叹之。 及事定, 左右欲浣衣, 帝曰: ‘此 嵇侍中 血, 勿去。 ’” 绍 为 嵇康 之子, 官至侍中。 后因以“嵇侍中血”指忠臣之血。 ▶ 宋 文天祥 《正气歌》: “为 严将军 头, 为 嵇侍中 血。”亦作“ 嵇绍血 ”。 ▶ 唐 杜甫 《伤春》诗之四: “敢料安危体, 犹多老大臣?岂无 嵇绍 血, 沾洒属车尘?”
- 侍丁 古代留侍父母的丁男。 ▶ 《隋书‧炀帝纪上》: “笃疾之徒给侍丁者, 虽有侍养之名, 曾无賙赡之实, 明加检校, 使得存养。” ▶ 《唐六典三‧户部尚书》: “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 给侍丁一人;九十, 给二人;百岁, 三人。” ▶ 《新唐书‧食货志一》: “诏十丁以上免二丁, 五丁以上免一丁。 侍丁孝者免徭役。”
- 侍临 陪从君王哭吊死者。 ▶ 《通典‧礼典四十五》: “皇帝哭止。 近侍扶, 引退便次。 内外侍临者, 代哭不绝声。”
- 侍书 官名。 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 ▶ 宋 明 为翰林院属官。 参阅《明史‧职官志二》。
- 侍 shì ㄕˋ1)伺候,在旁边陪着:服~。~立。~者(侍奉左右的人)。~从。~读(给帝王讲学的人)。~坐。~役(仆人)。·参考词汇:serve wait upon侍郎 侍立 女侍 侍女 伏侍 侍役 侍卫 侍执巾节 陪侍 侍候 侍养 侍者 侍奉 右侍郎 侍弄 内侍 服侍 侍从
- 侍亲 侍奉父母。
- 侌 yīn ㄧㄣˉ1)古同“阴”。
- 侍人 1. 君王的近侍。 ▶ 《左传‧襄公二五年》: “公鞭侍人 贾举 而又近之, 乃为 崔子 间公。” ▶ 《孟子‧万章上》: “若 孔子 主 痈疽 与侍人 瘠环 , 何以为 孔子 ?” 2. 随身的奴仆。 后多指女侍。 ▶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 相如 乃令侍人重赐 文君 侍者通殷勤。” ▶ 《后汉书‧列女传‧阴瑜妻荀采》: “ 采 因敕令左右辨浴。 既入室而掩户, 权令侍人避之。” ▶ 《三国志‧魏志‧刘晔传》: “母病困。 临终, 戒 涣 晔 以‘ 普 之侍人, 有谄害之性……汝长大能除之, 则吾无恨矣。 ’”
- 例马 循例应配给的马匹。 ▶ 《清会典‧兵部‧车驾清吏司》: “绿营之在官者, 有例马。”注: “提督以下, 外委以上例给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