侔迹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谓与他人的行为、业迹相等。
▶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 “侔迹 韩 耿 , 齐声双德。”
- 侔 móu ㄇㄡˊ1)相等,齐:相~。~色揣称(chèn)(写文章摹绘物色...
- 迹 jì ㄐㄧˋ1)脚印:踪~。足~。血~。笔~。2)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
- 侕 ér ㄦˊ1)众多。
- 侔訾 谓资财相等。 ▶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前言》: “富既与地乎侔訾, 贵乃与天乎比崇。”
- 侖 lún ㄌㄨㄣˊ1)见“仑”。
- 侔莫 黾勉, 勤勉。 ▶ 《方言》第七: “侔莫, 强也。 ▶ 北燕 之外郊, 凡劳而相勉, 若言努力者, 谓之侔莫。”
- 侗 dòng ㄉㄨㄥˋ1)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族。~剧。2)诚实的样子。3)〔~胴〕形状。tóng ㄊㄨㄥˊ1)幼稚,无知。tǒng ㄊㄨㄥˇ1)同“统”③。dòng侗族。中国少数民族名 [Dong nationality]。如:侗戏(侗族戏曲剧种);侗族大歌(民歌的一种。侗语称“嘎老”或“嗄玛”)tóng〈形〉(1)幼稚无知 [ignorant]狂而不直,侗而不愿。――《论语·泰伯》(2)又如:倥侗(蒙昧无知)(3)样子轻佻 [frivolous]毋侗好轶。――《史记》儱侗 侗族 侗剧
- 侔色揣称 móu sè chuǎi chèn 【解释】侔:相等;揣:估量;称:好。形容描写景物,恰到好处。【出处】南朝宋·谢惠连《雪赋》:“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拼音码】mscc【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形容描写景物,恰到好处
- 侗侗 长大貌。 ▶ 唐 寒山 《诗》之一一○: “或有衒行人, 才艺过 周 孔 。 见罢头兀兀, 看时身侗侗。”
- 侔状 描摹物状, 指摹写景物。 ▶ 《新唐书‧阎立本传》: “ 太宗 与侍臣泛舟春苑池, 见异鸟容与波上, 召 立本 侔状。” ▶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 “新史载 阎立本 为主爵郎中时, 太宗 ……召 立本 侔状。”
- 侗剧 dòngjù侗族戏曲剧种,流行于贵州、广西等地侗族聚居的地区。
- 侔拟 类似, 相同。 拟, 比。 ▶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 “大王世居西土, 衣冠语言, 皆从本国之俗, 何独名称与中朝天子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