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诮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以轻慢的态度加以讥嘲。
▶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丁岩》: “虎在深坑, 无施勇力。
▶ 岩 遂俯而下视, 加以侮诮。”
▶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九: “ 王琪 性滑稽, 多所侮诮, 及 乘 死, 琪 为挽词, 有‘最是萧萧句, 无人继后风’, 盖谓是耳。”
- 侮 wǔ ㄨˇ1)欺负,轻慢:~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 诮 (誚)qiào ㄑㄧㄠˋ1)责备:~让。讥~。~呵。见诮大方 诮呵 讥...
- 侮谇 欺侮斥责。 ▶ 《新唐书‧王毛仲传》: “中使至其家称诏, 毛仲 不甚恭, 位卑者, 或踞见, 迕意即侮谇, 以气凌之, 直出其上。”
- 侮薄 轻视;鄙薄。 ▶ 宋 魏泰 《临汉隐居诗话》: “ 李固 谓处士纯盗虚声, 韩愈 虽与 石洪 、 温造 、 李渤 游, 而多侮薄之。”
- 侮蔑 wǔmiè轻视;轻蔑。
- 侮谩 见“ 侮慢 ”。
- 侮翫 侮翫拼音:wǔ wàn 注音:ㄨˇ ㄨㄢˋ 词语解释见“ 侮玩 ”。
- 侮辱 wǔrǔ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人格│遭受~。
- 侮笑 轻慢嘲笑。 ▶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 “低头受侮笑, 隐忍硉兀冤。” ▶ 清 吴敏树 《书谢御史》: “孰知当 芗泉 先生罢官时, 同朝行辈中必有相侮笑者, 讥毁者, 畏罪累而不敢附和者。”
- 侮辱罪 侮辱罪 基本解释:在我国,指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与诽谤罪的目的相同,但手段不同。
- 侮玩 亦作“侮玩”。 轻慢戏弄。 ▶ 宋 欧阳修 《论元昊不可称吾祖札子》: “此蕃贼撰此号号之时, 故欲侮玩中国而已。” ▶ 宋 苏轼 《论边将隐匿败亡宪司体量不实札子》: “既行蒙蔽, 又乞放罪, 迁延侮玩, 一至于此。” ▶ 宋 陈亮 《策‧传注》: “极而至于 熙 、 丰 之尚同, 犹未若今日之放意肆志以侮玩圣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