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hóu ㄏㄡˊ
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门。公~。封~。诸~。
2)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
3)姓。
·参考词汇:
a high official marquis
hòu ㄏㄡˋ
1)〔闽~〕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参考词汇:
a high official marquis
(1)
矦
hóu
(2)
(象形。从人,从厂(hàn),象张布,矢在其下。甲骨文字形,象射侯张布著矢之形。本义:箭靶)
(3)
同本义。以兽皮或画上兽形的为之 [shooting target]
矦,春饷所射矦也。――《说文》
终日射侯。――《诗·齐风·猗嗟》
射有张布谓之矦。――《小尔雅·广器》
方十尺曰矦,四尺曰鹄,二尺曰正,四寸曰质。
张矦。――《左传·成公二年》
(4)
又如:侯弓(古代较射时用以射侯之弓。侯,箭靶);侯道(箭靶与射者间的距离)
(5)
诸侯 [dukes or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
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礼记·王制》
诸侯则共熊侯豹侯。――《周礼·司裘》。注:“诸侯谓三公及子弟封于畿内者。”
(6)
又如:侯氏(指诸侯个人);侯王(泛指诸侯);侯门(诸侯之门)
(7)
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marquis]
赵主之子孙侯者。――《战国策·赵策》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侯王(泛指诸侯);侯印(侯爵之印信);侯伯(侯爵与伯爵)
(9)
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 [nobleman or high official]。如:侯门(富贵人家);侯家(犹侯门,泛指显贵人家)
(10)
侯服。古代王城外围,按距离远近划分的区域之一 [district]
五百里侯服。――《书·禹贡》
(11)
又如:侯甸(侯服与甸服);侯卫(自侯服至卫服之地);侯畿(九畿之一。王畿之外,方五百里的区域为侯畿)
(12)
姓。如:侯赢(战国魏人。家贫,为守门小吏,信陵君奉为上宾,侯言有恩必当厚报。后秦围赵,侯献计于信陵君,退秦兵)
- 侯不 何不。 ▶ 《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 “君乎君乎, 侯不迈哉!” 李善 注: “ 李奇 曰: 侯, 何也。 言君何不行封禅。”
- 侮黩 轻慢不敬。 ▶ 《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 “早者, 曾上 秦王 缄札, 张皇 蜀 地声尘, 形侮黩之言辞, 谤亲贤之勋德。” ▶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四: “ 唐文宗 太和 六年二月寒食, 上宴群臣, 伶人弄 孔子 。 帝曰: ‘ 孔子 古今之师, 安得侮黩?’”
- 侯伏侯 复姓。 ▶ 北周 有 侯伏侯龙恩 。 见《周书‧武帝纪上》。
- 侮骂 wǔmà[abuse] 侮辱漫骂
- 侯伯 1. 侯爵与伯爵。 ▶ 《周礼‧春官‧典命》: “侯伯七命, 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 子男五命。” 2. 泛指诸侯。 ▶ 汉 班固 《答宾戏》: “曩者王涂芜秽, 周 失其驭, 侯伯方轨, 战国横骛。” ▶ 《周礼‧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 “且夫列封疆, 建侯伯, 择贤能, 置牧守, 循名虽曰异轨, 责实抑亦同归。” 3. 诸侯之长。 ▶ 《书‧周官》: “内有百揆四岳, 外有州牧侯伯。” ▶ 孔 传: “外置州牧十二及五国之长。” ▶ 《国语‧周语下》: “祚四岳国, 命以侯伯, 赐姓曰‘ 姜 ’、氏曰‘ 有吕 ’。” ▶ 韦昭 注: “ 尧 以四岳佐 禹 有功, 封之于 吕 , 命为侯伯, 使长诸侯也。” ▶ 《左传‧僖公元年》: “凡侯伯, 救患、分灾、讨罪, 礼也。” ▶ 汉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 “又命 晋文 , 登为侯伯。”
- 侮食 古代 东越 国名。
- 侯冈 亦作“侯刚”。 复姓。 ▶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古文篆者, 黄帝 史 衙 人 苍颉 所作也。 ▶ 苍颉 姓 侯刚氏 。” ▶ 宋 罗泌 《路史‧禅通纪‧史皇氏》: “ 仓帝 史皇氏 , 名 颉 , 姓 侯冈 。”
- 侮辱罪 侮辱罪 基本解释:在我国,指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与诽谤罪的目的相同,但手段不同。
- 侯刚 见“ 侯冈 ”。
- 侮辱 wǔrǔ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人格│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