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用弃瑕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录用弃瑕
基本解释:录用:录取使用;瑕:玉上的斑点,比喻错误。指对犯过错误、有游击战的人不予任用。
- 弃瑕录用 qì xiá lù yòng 【解释】原谅过去的过失,重新录用。【出处】汉·陈琳《为袁绍讨檄豫州》:“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暇录用。”【示例】圣朝赦罪责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拼音码】qxly【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 录用 lùyòng收录(人员);任用:量材~ㄧ择优~。
- 弃瑕 不追究缺点过失。 ▶ 《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 “伏惟敷含垢之道, 存弃瑕之义, 远思 剧孟 , 近取 李邕 , 岂惟成恺悌之泽, 实亦归天下之望。” ▶ 明 陈子龙 《直纠大贪疏》: “洗濯肺肠, 尽改往辙, 以报朝廷弃瑕之恩。”
- 量材录用 见“量才录用”。
- 含垢弃瑕 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
- 弃瑕取用 见“弃瑕录用”。
- 弃瑕忘过 谓不追究缺点和过错。
- 录略 汉 刘向 录奏和 刘歆 《七略》的并称。 ▶ 唐 贾公彦 《序周礼废兴》: “至 孝成皇帝 , 达才通人 刘向 、子 歆 校理秘书, 始得列序著于《录》《略》。” ▶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周礼》: “《录》《略》者, 兼 向 之录奏、 歆 之《七略》言之也。”
- 录白 宋 时枢密院承旨起草的文件。 ▶ 宋 司马光 《乞合两省为一札子》: “又本置门下, 欲以封驳, 中书省录黄, 枢密院录白, 恐有未当。”
- 录牒 名册。 ▶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时侍御史 蜀郡 景毅 子 顾 为 膺 门徒, 而未有录牒, 故不及于谴。” ▶ 清 唐孙华 《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诗: “钩党悉名贤, 录牒纷刊章。”
- 录目 目录。 ▶ 宋 欧阳修 《<集古录目>序》: “又以谓聚多而终必散, 乃撮其大要, 别为录目。”
- 录爵 谓享受爵禄, 为官。 ▶ 清 胡惠生 《次韵呈小柳》: “堪笑烂羊皆录爵, 可怜屠狗尽成名。”
- 录相 见“ 录像 ”。
- 录治 拘捕并治罪。 ▶ 《南齐书‧虞玩之传》: “ 路太后 外亲 朱仁弥 犯罪, 依法录治。”
- 录科 清 代科举考试制度, 凡科考一二等, 及三等小省前五名、大省前十名准送乡试外, 其馀因故未考者, 及在籍之监生、荫生、官生、贡生名不列于学宫。 不经科考者, 均由学政考试, 名为“录科”。 经录科录取者即可参加乡试。 ▶ 明 陈子龙 《直纠大贪疏》: “童生之入学及诸生之补廪录科, 皆有定价。” ▶ 《儒林外史》第七回: “次年录科, 又取了第一。” ▶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上》: “其历考上中等者咨送院试, 考取后名曰艺生, 俟大比之年咨送京都大学堂录科。”
- 录民 传说中的一种异人。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境异》: “录民, 膝不朽, 埋之, 百二十年化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