竾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chí ㄔˊ
1)同“篪”。
- 竿 gān ㄍㄢˉ1)竹子的主干:竹~。立~见影。揭~而起。2)特指“钓鱼竿”:垂~。投~。~钓。3)古代指竹简:~牍(书信)。·参考词汇:pole rod百尺竿头 上竿掇梯 竿子 鮎鱼上竿 竿头日进 竿头直上 撑竿跳高 揭竿而起 日已三竿 立竿见影 马竿 一竿子到底 鮎鱼上竹竿 日出三竿 百丈竿头 斩木揭竿 鮎鱼缘竹竿 钓竿 斩竿揭木 八竿子打不着 逢场竿木 更进一竿 滑竿 探竿影草 爬竿 红日三竿 日上三竿 苞苴竿牍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竹竿
- 竽籁 1. 竽和箫。 ▶ 《文选‧宋玉<高唐赋>》: “纤条悲鸣, 声似竽籁。 清浊相如, 五变四会。 感心动耳, 回肠伤气。” ▶ 吕向 注: “竽, 笙属;籁, 箫也。” ▶ 唐 杜甫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诗: “野客频留惧雪霜, 行人不过听竽籁。” ▶ 宋 王安石 《白紵山》诗: “峰峦帐锦绣, 草木吹竽籁。” 2. 从空穴中发出的吹竽般的声音。 ▶ 清 吴光 《游虞山韶音洞》诗: “探奇寻古峤, 巘窦临清濑。 空谷响易奔, 万窍咸竽籁。”
- 竿儿 见“ 竿子 ”。
- 竽滥 犹滥竽。 ▶ 傅尃 《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 “余友 高子 , 近辑《诗徵》: 综卅年以来, 捃一世之彦, 旁求名集, 博访通人, 去门户之嫌, 泯同异之辨……犹恐涉乎标榜, 未厌群流;或失精严, 转疵竽滥。 故特详加审择, 务应法言。”参见“ 滥竽 ”。
- 竿叉 叉竿。 ▶ 宋 苏辙 《王诜都尉宝绘堂词》: “锦囊犀轴堆象床, 竿叉连幅翻云光。”按, 此指画叉。
- 竽 yú ㄩˊ1)古代吹奏乐器,像笙,有三十六簧:滥~充数。滥竽 滥竽充数
- 竿城 古地名。 在今 河南省 濮阳县 东北。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 河 之西岸有 竿城 。 ▶ 《郡国志》曰: ‘ 卫县 有 竿城 ’者也。”
- 竼 péng ㄆㄥˊ1)古同“篷”。
- 竿头 竹竿的顶端。 比喻至高境界。 ▶ 唐 张祜 《大酺乐》: “小儿一伎竿头绝, 天下传呼万岁声。”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或谓因古人所及, 更复精思, 故已到竿头。”
- 竻竹 一种有刺而坚硬的竹。 俗称刺竹。 也称勒竹、涩勒。 ▶ 宋 胡寅 《新州竹城记》: “且方言刺竹曰竻竹, 盖 岭 南谓刺竹云。” ▶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 “竻竹, 刺竹也, 芒棘森然。” ▶ 清 王士禛 《濂泉寺》诗: “寺门编竻竹, 磴道入云松。 尚忆 安期子 , 青天跨白龙。” ▶ 惠栋 训纂: “《广州游览小志》: ‘﹝ 白云山 ﹞岸皆竻竹, 山相传为 安期生 得道处。 上有 景泰寺 、 安期祠 。 ’……《皇华纪闻》: ‘ 广州 多竻竹, 其节多刺, 田家僧舍植为籓篱, 《酉阳杂俎》以为棘竹。 ’” ▶ 《广东通志‧物产》: “竻竹多刺, 土人用为藩篱, 近 交趾 境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