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车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lónggǔchē
一种木制的水车,带水的木板用木榫连接成环带以戽水,多用人力或畜力转动。
- 龙骨 lónggǔ①鸟类的胸骨,善于飞翔的鸟类这块骨头形成较高的突起。②指古...
- 车 (車)chē ㄔㄜˉ1)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驾(帝王的马车...
- 龙骨 lónggǔ①鸟类的胸骨,善于飞翔的鸟类这块骨头形成较高的突起。②指古代某些哺乳动物骨骼的化石,如象、犀牛等 。可入药。③船只、飞机、建筑物等的像脊椎和肋骨那样的支撑和承重结构。
- 龙骸 龙的遗骨。 喻嶙峋的山石、树枝等。 ▶ 唐 皇甫湜 《石佛谷》诗: “鸟迹巧均分, 龙骸极癯瘠。” ▶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古杉三十韵》: “斗死龙骸杂, 争奔鹿角差。”
- 龙髓 1. 龙脑香树的树汁。 亦指龙脑香。 ▶ 唐 温庭筠 《张静婉采莲曲》: “抱月飘烟一尺腰, 麝脐龙髓怜 娇饶 。” ▶ 曾益 笺注: “《酉阳杂俎》: 龙脑香树出 婆利国 , 亦出 波斯国 。 树高八九丈, 大可六七围, 叶圆而背白, 无花实, 香在木心中。 断其树, 劈取之, 膏于树端流出, 斫树作坎而承之。” ▶ 唐 杜宝 《水饰》: “﹝ 汉武帝 ﹞游 洛水 , 神上明珠及龙髓。” 2. 龙身上的精髓之处。 ▶ 唐 卢仝 《观放鱼歌》: “若养圣贤真, 大烹龙髓敢惜乎?”
- 龙骧麟振 龙骧,昂举腾跃貌。麟振,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因以“龙骧麟振”喻将军恩威兼备。
- 龙髥 龙髥(龍髥)拼音:lóng rán 注音:ㄌㄨㄙˊ ㄖㄢˊ 词语解释见“ 龙髯 ”。
- 龙骧赤 见“ 龙骧将军 ”。
- 龙髯 1. 龙之须。 ▶ 《史记‧封禅书》: “ 黄帝 采 首山 铜, 铸鼎于 荆山 下。 鼎既成, 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 。 ▶ 黄帝 上骑, 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 龙乃上去。 馀小臣不得上, 乃悉持龙髯, 龙髯拔, 堕, 堕 黄帝 之弓。 百姓仰望 黄帝 即上天, 乃抱其弓与胡髯号, 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 其弓曰乌号。”后用为皇帝去世之典。 ▶ 唐 李峤 《汾阴行》: “自从天子向 秦关 , 玉辇金车不复还。 珠帘羽扇长寂寞, 鼎湖 龙髯安可攀?” 清 顾炎武 《谒攒宫文》之一: “行年五十, 慨驹隙之难留;涉路三千, 望龙髯而愈远。” ▶ 清 叶方蔼 《授职翰林学士感恩述怀》诗: “身离牛口惊还在, 梦挽龙髯恨不回。” ▶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 “而 文宗 显皇帝 , 复为 英 法 联军所迫, 北狩 热河 , 鼎湖 一去, 龙髯不返。” 2. 帝王之须。 ▶ 唐 李远 《赠写御容李长史》诗: “玉座尘消砚水清, 龙髯不动彩毫轻。” 3. 喻松叶;松。 ▶ 唐 李贺 《五粒小松歌》: “绿波浸叶满浓光, 细束龙髯铰刀剪。” ▶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 “虬甲龙髯不易攀, 亭亭千尺荫南山。”
- 龙骧豹变 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 龙髯攀泣 谓痛悼帝王之死。 ▶ 吴梅 《读吴梅村秣陵春乐府》诗: “老去填词多感慨, 龙髯攀泣渺南天。”参见“ 龙髯 ”。
- 龙骧蠖屈 喻随时屈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