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使者所持的符信。 ▶ 《汉书‧文帝纪》: “﹝ 文帝 二年﹞九月, 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 长五寸, 镌刻篆书, 第一至第五。”又 颜师古 注: “与郡守为符者, 谓各分其半, 右留京师, 左以与之。” ▶ 宋 曾巩 《代宋敏求知绛州谢到任表》: “进闻邦计, 出假使符。” 使: shǐ ㄕˇ1)用:~用。~劲。~役。~力。~钱。2)派,差谴:~唤。...符: fú ㄈㄨˊ1)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信。~节。...竹使符: 1. 汉 时竹制的信符。 右留京师, 左与郡国。 凡发兵用铜虎符, 其馀征调用竹使符。 ▶ 《汉书‧文帝纪》: “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 长五寸, 镌刻篆书, 第一至第五。”亦省称“ 竹使 ”。 ▶ 《后汉书‧杜诗传》: “旧制发兵, 皆以处符, 其馀徵调, 竹使而已。” ▶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 “ 郑康成 《周礼》注云: ‘今日徵郡守以竹使符。 ’” 2. 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 ▶ 南朝 梁元帝 《侍中新渝侯墓志铭》: “三分竹使, 再徙建旟。” ▶ 唐 房孺复 《酬窦大闲居见寄》诗: “名惭竹使宦情少, 路隔 桃源 归思迷。” ▶ 宋 苏轼 《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诗: “ 中山 保塞 两穷边, 卧治雍容已百年, 顾我迂愚分竹使, 与君谈笑用蒲鞭。” 3. 借指州郡长官。 ▶ 唐 张九龄 《登荆州城楼》诗: “自罢金门籍, 来参竹使符。” 使绊儿: shǐ bànr①摔跤时用腿脚勾住对方的腿脚使跌倒。②比喻用不正当手段暗害别人:嘴上说话比蜜甜,暗中~算计人。‖也说使绊子。使秩: 使官的职位。 ▶ 宋 苏辙 《贺张宣徽知青州启》: “伏审入觐帝廷, 荣加使秩, 遂解南龠, 作镇东藩, 新命既传, 众情胥悦。”参见“ 使 ”。